第155章 京城

也不知慶貞帝怎麽提醒的, 反正自甜酪那日之後,柴擒虎就再也沒有遭受過類似的騷擾。

春意融融,萬物復蘇,小柴大人開始快樂地上下衙, 並日日回家欣賞瀝州送來的小相, 連飯都能多吃兩碗。

正好宋雲鷺還未見過這位小師妹, 柴擒虎就打開小相與他看。

可是看到那張所謂的小相時,宋雲鷺就有種不太對勁的感覺。

用個竹筒裝著小小一卷, 乍一看似乎並不大, 可是……好厚啊!

“小師妹真的漂亮又能幹!”

柴擒虎一邊誇一邊美滋滋伸開小相,心中的快樂幾乎要滿溢出來。

她送給我自己的畫像誒!

嘻嘻!

一指長, 二指長, 半尺, 一尺、二尺……

最後宋雲鷺和田頃忍不住齊齊喊道:

“這算哪門子的小相!”

擺出去都能當掛畫了好嗎?

柴擒虎卻不覺得有什麽。

明明就不大呀!

小師妹本人可高挑了呢!

宋雲鷺不理他,只是看著那畫像感慨。

畫中儼然就是個少女, 眉宇間稍顯稚嫩,可神態大方目光堅定, 有種叫人不自覺信服的力量。

這是宋雲鷺第一次見到自家先生和兩位師弟口中都評價甚高的小師妹,卻莫名覺得熟悉。

是了, 能做出那樣一番事業的人,大約就該是這個樣子吧。

北方春脖子都短, 早晚氣候變化無常, 若能忍得兩個月,脫了棉襖就可換夏衫了。

普通人可能只是抱怨幾句,生怕來不及增減衣物, 染了風寒, 做吃食買賣的人卻需要注意隨時根據環境調整菜譜。

打通了州衙上下關節之後, 再找鋪面就很順利了。瀝州二層自助餐廳的面積非常之大,幾乎是前面三個店的總和,位置也相當不錯。

城內生活模式已經極其接近後世城市生活,逐步實現從小農經濟到個人資本累積。

城中百姓們大多不依賴於農業,一應米面糧油菜蔬果品都要從外購買。

而瀝州人工遠比五公縣值錢,正常情況下,城內一個普通壯年勞力平均一日可掙五十文。

就拿師家好味來講,師雁行自己的人暫且不提,就地雇傭的前面跑堂的姑娘們,活兒輕省,只需點點菜賣賣貨就好,逢年過節還有節禮,又管一頓午飯,每天也有四十文。

而有技術含量的大店賬房、管事之流,日薪甚至可輕松高達百文,一個月便有三四兩了。

現在大部分人家還都是兩代甚至三代人合住,每代人裏只要有一個正經出去做活的,哪怕是最基本的體力勞動,加起來一個月差不多也都能有個三幾兩進賬。

再加上女眷們做點兒零工散活貼補,林林總總就能到五兩上下。

平均一年收入五六十兩,這是瀝州中等家庭的普遍水準。

成年勞動力多的收入更高,不僅能夠應付全家上下兩三代人幾口甚至十幾口開銷,若持家有方,每年還能攢一點。

百姓們有持續而穩定的收入,手裏心裏都有底氣,壓根不用官府想什麽法子刺激消費,商業經濟自己就能發展起來。

自家開火費時費力又費錢,忙得焦頭爛額,直接影響出去做活,得不償失。

好些人幹脆放棄,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買著吃,輕松又舒適。

自助餐廳每天都有二三十個菜可供挑選,滋味兒比自家做的不知強多少倍,算上油鹽醬醋和柴火,也不比自己開火貴多少。又經常更換菜單,哪怕最挑剔的客人也能被滿足。

買賣太好,開業不久,師雁行就順勢把街對面的另一家鋪面盤了下來。

再加上州學夥房,內外也有上千只肚皮要填飽,若非之前一直注重人才培養,一刻不停地培訓廚師,這會兒機會擺到面前也接不上。

夥房那邊交割完畢之後,“師雁行廚師烹飪學校”的學員也沒剩幾個了,少不得再重復以前的流程,買人、培訓。

江茴看後十分慶幸,又贊師雁行有先見之明。

師雁行就笑,“類似的事也有幾回,哪裏就用得著一說再說?況且我若連這點最起碼的都考慮不到,上輩子豈不是白活了?”

出了正月,天氣就肉眼可見暖和起來,憋悶了一冬的食客們急需新鮮的刺激。

於是紅油串串正式面世,在師家好味所有店面同步強勢登陸。

因為要做鹵味,師家好味幾家店面每日消耗的豬肉和雞鴨數量非常恐怖,相伴而來的就是海量豬骨和雞架鴨架,單純熬制高湯根本消耗不完。

於是師雁行又大手一揮,順勢推出了醬大骨和烤雞鴨架。

這幾樣產品真正能吃到嘴裏的肉其實並不多,但恰恰就是因為肉少,醬料能徹底浸透,滋味兒遠比大塊吃肉來的更豐富。

魚陣就特別喜歡抱著一盤醬大骨啃,尤其愛摳裏面的骨髓吃,細膩濃滑,吃到口中有種別樣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