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攜酒上青天22(第5/8頁)

朝堂諸位大臣看著擬旨官快速的寫好了聖旨,交由傳旨太監,出宮宣旨去了,心裏全都憋了一口氣,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只能自己憋著難受。

“許編撰可真厲害啊!”翰林院的編撰們看完沈溫年從朝堂上記錄的昌盛帝言行,一個個佩服得不行,“不僅讓陛下單獨為他設定了一個官位,還能讓陛下為了他怒氣朝堂。”

有史以來,哪朝哪代的翰林院官員能夠獲得如如此大的殊榮?

“確實厲害。”沈溫年點頭,這次盛北的災情,讓他徹頭徹尾的看到了許懷謙的能力,他好像天生就能壓他一頭,總是能想到一些他想不到的事情。

跟他一起共事,他能學到的東西不少,而且,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沈溫年吐了一口氣,向眾位翰林院官員說道:“陛下今日也晉升我為翰林院編撰了,我在醉仙樓訂了幾桌酒席,大家有興趣賞個臉麽?”

“恭喜啊,恭喜。”眾人聽到他也升職了,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全部都向他賀喜起來。

想想也是,許懷謙走了,他的位置總要一個人來頂,而沈溫年一個編修,天天伴駕也沒個正式的名分。

許懷謙這一升任,擢升沈溫年為編撰再合適不過。

這也是一眾朝堂沒有當庭發火的原因,昌盛帝知道,他提拔許懷謙為正五品的中書舍人,這些大臣們不會服氣。

反正都是一群酒囊飯袋,他是可以不用管他們生不生氣,可他牢牢把許懷謙給他說過的世界上最穩定的的關系,是三角關系,這句話記在心裏。

於是,等傳旨太監拿著聖旨出宮之後,他又立馬與擬旨官說道:“再寫一封,翰林院編修,獻搭建災情所之計,盛北災情提出諸多意見,又召集朝廷募捐,救盛北災民同樣有功,現擢升為翰林院編撰。”

說完看向朝堂:“爾等有何意見?”

剛憋了一肚子火的大臣們,能有什麽意見,自然是什麽意見都沒有了。

一個蘿蔔一個坑嘛。

“在朕這兒,朕只看能力,”昌盛帝知道還在生氣,又添了一句,“許懷謙,沈溫年在這次盛北災情中救災有功,朕就擢升他們的職,他日你們在其他政務上有功,朕也一定晉升你們。”

“許懷謙中書舍人這條路,朕給朝堂諸位留著,他日若有人與許懷謙一樣有功於朝廷,一樣可以走他的晉升之路。”

話說得好聽。

再出一個跟許懷謙一樣有功於朝廷的人多難?用腳趾頭想也想得到,特別難!

但是,昌盛帝這樣說了就表明以後旁的人還有跟許懷謙一樣的機會。

他們便把目光向沈溫年看了過去。

沈溫年跟許懷謙比起來,還有很多不足,不過,沒有關系,人都是會成長的,他現在不足,不代表以後不足。

沈溫年背靠沈家,只要給他足夠的資源,相信總有一天,他可以超越許懷謙。

眾位朝臣對沈溫年委以重任,沈溫年當然清楚,他一直在觀察許懷謙的行事風格,他覺得是他是學不會的,也不打算東施效顰,這人有多大能力吃多少飯,他現在的能力還不足以達到他們的期盼,他不想去打腫臉充這個胖子。

但昌盛帝既然有意在提拔他,他也不會退縮就是。

沈溫年帶著翰林院的官員去醉仙樓吃飯了,許懷謙他們幾個也抵達了望湘居。

不愧是京裏最近流行的網紅打卡點。

它不是酒樓樣式,而是由一處三進宅院改造而成,院子裏種滿了湘竹,郁郁蔥蔥地很是好看,旁邊還有潺潺流水和一些紅艷艷的錦鯉,交相輝映,別有一番景致不說,在院子的中間,還有一座拱橋。

拱橋上面坐著幾個蒙面琴師,抱琵琶的抱琵琶,彈古琴的彈古琴,正在演奏一首首好聽的樂曲。

“好聽。”許懷謙也沒學過什麽琴,聽不出什麽好壞,在他耳朵裏音樂就分成兩種,好聽的和不好聽。

顯然這望湘居裏面的琴音,是好聽的。

“跟紅袖招裏面的差遠了。”他們選了一個離拱橋很近的包廂落座,裴望舒聽到許懷謙的話,不認同地搖了搖頭,“若是有機會,你們去紅袖招裏面聽一聽她們的頭牌的琴音,那才叫一個絕。”

他話音一落,在場的所有人都向他看了過去。

“你們盯著我看做什麽?”裴望舒抓了一把小二呈上來的花生嚼著,不解地看著全都看著他的人,“我臉上有東西?”

“不是,”許懷謙覺得他最近有點忽視他這位朋友了,“你什麽時候跑去過紅袖招了?”

紅袖招嘛,顧名思義,京城裏名聲最盛的秦樓楚館,許懷謙也就在翰林苑聽別人提過那麽一嘴,都沒怎麽留意過。

他又不去這樣的地方,他留意做什麽?但他沒有想到,裴望舒居然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