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攜酒上青天15

首先是朝廷各部, 當他們得知他們的部門也能派學政,全國巡考時,他們的反應也跟朝堂一樣, 個個都樂瘋了。

六部就不用說了, 回去之後幾個部門就劃分好了各科所負責的科考科目。

因為禮部以前有主持過科舉, 所以只搶到了最簡單的算數,其次就是兵部的統籌, 刑部的史記,吏部的治理,戶部的經濟, 工部的建築。

每科都跟自己部門“沾親帶故”, 實施起來不要太簡單。

然而, 最高興的還不是他們的, 而是太醫院和欽天監。

這兩個部門從未想過自己部門,有天居然也能夠出學政,前往全國各地巡考。

消息一出, 這兩個部門的人可比六部的人高興多了。

欽天監不必說了,因為他們除了掌觀天象以外,還推算節氣, 制定歷法,與農時息息相關, 所以他們的監正,正五品,是能夠上朝的, 在朝堂上就得知了此消息, 迫不及待地回去與欽天監其他人分享這個好消息。

而太醫院就不一樣了,別看太醫院也是官署, 裏面的大夫們都是禦醫有官職的,像應星海就是內太醫的官職,從四品,比許懷謙還高三個官階呢,可他們連欽天監都不如,是沒有資格上朝的,除非各地有疫情一類的事情發生,這個時候的他們院使正二品,才能特詔上朝。

因此他們是朝廷中最後一部得知此事的。

“天大的好事啊!”太醫院收到消息的禦醫們,回到太醫院後,立馬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其他人,“我們太醫院有了這個學政的名頭,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太醫院以後也能與朝廷各部一樣了,不再屈於各部之下了!”

太醫院的禦醫們對於自己部門連欽天監這類的部門都不如,早就不樂意了。

欽天監與農時息息相關,他們太醫院還人命關天呢,別說朝廷裏的各類官員需要他們這些禦醫醫治了,每每地方有疫情發生,都是他們這些禦醫們舍身忘己地拿人命去填出來的。

為何欽天監上的朝,他們太醫院上不得朝?!

“說不得,我們太醫院有了此項舉措,以後也能有個上朝的資格了!”

這樣以後朝廷各地有疫情發生,也不至於每次都是他們太醫院最後知道消息,然後著急忙慌地派禦醫前去醫治,一點準備都沒有。

“而且全國各地都要派遣各科學政,我們太醫院也能合理地擴充人手了吧!”

除了地位,這才是最令兩個部門開心的,像其他六部再不濟也能從舉人裏面擴充官員,而太醫院和欽天監這兩個部門擴充官員的方式和朝廷其他部門完全不一樣。

太醫院擴充人手需要九位官員或者舉人聯保,民間聲譽醫術較好的大夫,才能成為禦醫。

當然太醫院也可以自己培養,但他們大多數都是培養自家的孩子,從太醫院的藥童做起,跟著他們學習醫術,等他們年紀大了,太醫院裏的禦醫有所空缺,他們就能自動填補上。

當然這個藥童的名額也是有所限制的,得趕上恰當的時機和年歲才能有招進太醫院的可能。

要是錯過了,很有可能就是一輩子錯過了。

像應星海就是從藥童做起的,他的父親早就退下去了,靠著他精湛的醫術治好過昌盛帝的箭傷,現如今官至從四品,家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原想也將他兒子以藥童的資格送進太醫院,奈何,那些年太醫院風調雨順,並不需要擴充藥童,等到需要擴充的時候,他家孩子年歲都已經大了,失去了資格,只能等他長大後,走聯保這條路子了。

這裏應星海已經在籌備讓其他禦醫聯保他兒子進入太醫院。

可惜,太醫院的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自華陰水患擴充過一批後,最近太醫院裏禦醫的位置一直沒什麽空缺。

想要空缺還得等機會,這一等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去了,他是真怕自己致仕了,都等不到聯保自家孩子進太醫院的機會。

這裏聽到太醫院要擴充人手,原本在太醫院裏曬藥材的他,當即藥材都曬不下去了,急匆匆地下了衙,回家讓自家兒子準備去了。

像應星海這樣辦的人不在少數,都是當大夫的,大家手裏頭沒有幾個等著聯保的親戚啊,這有當官的機會為何不把自家的親戚加塞進來。

欽天監那邊就更簡單了,直接讓自家的親戚上就是了,因為他們這個職位都是父傳子,代代相傳,只有等自己父親退下去後,兒子才能頂上。

這裏不用了,直接來頂吧,聰明的還直接從親戚名下過繼了好幾個。

還有比這當官更輕松的事嗎?

朝廷在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為這各科學政行動的時候,昌盛帝的聖旨傳至民間,民間也一整個沸騰了起來。

不說各大醫館和民間各地的郎中摩拳擦掌地買了新科舉書回來,觀看裏面的知識,就等著去考個教習的證書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