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攜酒上青天1(第6/7頁)

“陛下請講!”

一聽有事幹了,剛在陛下面前表過忠心的眾位進士們,全都眼睛亮了。

瓊林宴不僅僅是為了給他們這些新晉進士慶賀,還有讓他們這些新晉進士在陛下面前露臉的作用。

畢竟,一科三百多個進士,除了一甲,很有肯定也就只有二甲前幾名能夠讓皇帝記住,其他人都相當於是被放逐了。

錯過了瓊林宴,以後再想讓皇帝注意到他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被皇帝注意能有什麽好處呢?

看看今年的新科狀元就知道了,處處留意,處處照顧。

以後朝中有個什麽職位,陛下想到狀元,順手就給了。

而他們這些皇帝連名字都記不住的進士就有些慘了,只能靠自己的能力一點點慢慢往上爬。

不是說慢慢地爬不好,而是明明有捷徑,為什麽不走捷徑?

“也不是什麽難事,”皇帝看他們這一個個積極得不行的樣子,心中就歡喜,他就喜歡這種的,“這不是剛科舉過嘛,翰林院大學士向朕匯報了一個問題。”

“教育!”皇帝說著目光一轉看向眾人,“天底下的書院,究竟該怎麽教育才是對的?”

以前的教育就是遵循著科舉而來的,科舉要考詩詞歌賦,書院就教詩詞歌賦,科舉要考時政,書院就引導眾學子往時政上去學,但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這次科舉改革就出現了問題,僅僅只是改革了科舉的方向,一時間全國上下,各個承宣布政使司都出現了,不會教、不會學的情況。

“教育乃國之根本,臣認為——”皇帝問罷,就有人就站了起來,“國家需要什麽樣的教育,就應該推行什麽樣的教育。”

“還行。”皇帝頷首,這不就跟現在一樣麽,他要什麽底下的書院學塾就培育什麽,看似不錯,但從長遠來看,以後他不再需要時政類的人才了呢?

再改革科舉是不是又會遇到像這次改革科舉一樣的情況?

“臣不這麽認為,”沈溫年也站了起來,“臣認為教育應該是像讀書那樣,是為了思禮制,明事理,辯是非、知善惡,臣認為應該選一些,有好的思想品德的書來教育。”

“不錯,”昌盛帝頷首,再問,“還有嗎?”

孟方荀也站了起來:“教育是為了讓人開闊眼界,變得有學識有才能的,我覺得教育應該往學識與才能上發展,這樣以後不管他作為人民還是為官為商,他都有自己的見識與才能。”

“好!”孟方荀不愧和許懷謙做了這麽多年的好朋友,一開口說出來的話,就讓皇帝開口叫好,不過他總覺得,這些還沒有抵達他心裏的那個點。

有這幾個人做引子,後面陸陸續續又有一些人起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許懷謙聽他們講得津津有味,他喜歡這種每個人都發揮自己思想的暢所欲言,而不是一味地為了討好上位者,諂媚逢迎。

許懷謙正聽著的時候,皇帝看了他一眼:“狀元呢?”

“狀元對教育有何高見?”

突然被cue到得許懷謙,有一種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的感覺,無奈只得站了起來,想了想,慢慢說道:“大家說得都很好,集百家思想為一體,臣認為,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

“不論是為了思禮制、明事理也好,還是為了有見識有才能也好,都可以,”許懷謙緩緩道,“教育本身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只要是不把人的思想局限在一方天地裏的教育都可以。”

不論是考詩詞歌賦也好還是考時政也好,偏一樣,都是在束縛人的思想,把人往溝裏帶。

讓他們為學而學。

而教育本身就是為了人產生思想的,讓從他們自己產生思想中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真諦。

但這番言論太過於驚世駭俗,許懷謙就不打算說出來了。

“所以狀元認為書院應該怎麽教育才好呢?”許懷謙的回答算是說到了皇帝心坎上,這次的科舉改革他就看出問題來了,天下的讀書人何其多,可懂變通之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只會循規蹈矩,有一點變通就不會了。

“或許可以試試多元化教育?”許懷謙想了想說道,讓他下鄉扶貧還可以,偏偏問教育,他連孩子都沒生過,會的就那麽一點點。

皇帝皺眉:“何為多元化教育?”

“就是集思想、才能、學識為一體的教育,”許懷謙慢慢給皇帝闡述,“科舉不再變成單一的某個試題,讓他變得綜合起來,以綜合分定勝負。”

許懷謙越講自己在掘自己的路,他就是一個偏科型選手,不過他也給偏科的人留了一條路:“根據每年選拔人才的不同方向,改變錄用人才的試題,這樣陛下,就可以隨時從科舉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了。”

比如今年需要時政類的人才,最後一道大題就留時政類的題,明年需要策問型的人才,就主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