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6頁)

劉子嶽將他們召集起來議事,鮑全和黃思嚴也都到了。

他將陳懷義的信給了大家:“你們看看,看完後咱們再商討。”

鮑全看完就說:“這肯定是晉王他們使的陰謀詭計。陛下強召晉王回京,他們就將咱們家殿下也拖下水,真是不厚道。”

公孫夏撫了撫袖口,淡淡地說:“陳大人所言沒錯,殿下在南越滯留太久,是該回去了。即便陛下不派鄔公公來請,殿下也應該回去。”

郭富也點頭:“沒錯,陛下已經五十多了,這兩年身體也大不如前,太子殿下一直留在廣州也不是個長久之計。”

小心算來算去被別人摘了桃子。

見他們都贊同劉子嶽回去,鮑全看向冉文清。

冉文清站起來,拱手道:“殿下,臣是王府長史,請讓臣陪您一同進京。”

公孫夏卻說:“我回去更合適。”

於子林也贊同,因為公孫夏在京城的人脈更廣:“相爺回去比較好,只是這如何回去卻成了個問題。您跟著殿下回去,只怕依陛下現在的脾氣和秉性,怕是不能重用相爺了,而且還會對殿下忌憚幾分。”

這反倒是廢了一顆好棋。

若是上奏請求回京也不大妥。陛下等了那麽幾年,你都不回去,太子一回去,你就屁顛顛上奏要回去,延平帝能高興才有鬼了。

公孫夏顯然是做好了準備:“我接到殿下的信便已經寫了一封奏折讓人快速送入京中,就說我在南越風濕越來越嚴重,身體不好,請求辭官,歸家安養天年。我寫這封奏折時,鄔川可還沒到南越。”

皇帝若是同意了他辭官,他可以回京,暗中幫太子殿下聯絡人手,出謀劃策。

皇帝若是不同意他辭官,那很可能會將他調回京城,一樣能達成目的。

劉子嶽見他已安排好,便道:“冉長史陪我回京,相爺稍後回來,咱們分開走,以減少父皇的疑心。南越的日常事務便交由於大人、郭大人、黎大人負責,若你們三人出現分歧,誰也無法說服誰時,由於大人先定奪。”

對這個安排,黎丞和郭富都沒意見。

郭富是管財政的,政務方面,他確實不及於子林,而且他來得晚,威望也不如於子林。至於黎丞,他年紀雖比於子林長了不少,可比起腦袋奸猾和跟京城那邊的聯系,他自覺不如於子林。

見他們都不反對,劉子嶽看向黃思嚴和鮑全道:“黃思嚴隨我回京,挑選兩萬忠心的精兵一同入京,鮑全留守南越。”

鮑全不答應:“殿下,臣是您王府的典軍,負責您的安全,臣要跟您一塊兒回京。”

劉子嶽不答應:“南越得留人看守。”

公孫夏聽了,問道:“殿下準備以什麽名義讓黃參將帶兵入京?”

劉子嶽笑道:“黃參將帶兵入京請罪啊,況且這兩萬兵馬本就不是咱們南越的,原屬於江南駐軍,現在歸於陛下,自當回京。”

大家都贊同這個法子。這樣一來,兩萬精兵可名正言順入京,萬一陛下心意改變,又或是遇到其他危險,殿下也不至於毫無辦法。有了這兩萬人他們放心多了。

公孫夏點頭,贊許地說:“殿下妙計,只是這次黃參將回去,要對陛下盡忠職守,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站出來替殿下做事。因此殿下確實應該帶上鮑典軍,一來可保殿下日常安全,二來也能替黃參將轉移一部分注意力。”

劉子嶽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不讓鮑全回去還有個用意:“我不帶人,父皇會對我更放心。”

晉王懂延平帝的心理,劉子嶽又如何不懂。

現在這關頭,在延平帝面前示弱是最好的辦法。誰弱,延平帝就放心誰,就會幫著誰。他無依無靠,身邊連親衛都沒幾個,延平帝肯定會更加放心的。

“殿下這打算是沒錯,但殿下的安危更要緊。況且鮑典軍只是帶幾百人負責殿下的安全而已,這點人陛下也不會忌憚。”於子林也勸道。

聽他們都這麽說,劉子嶽總算松了口:“那就依你們的,鮑典軍也跟我入京,只是水師這邊怎麽安排?”

黃思嚴道:“殿下,北邊有趙將軍守著,不必擔心。廣州這邊,臣推薦由軍師代您統領南越水師,軍師足智多謀,且與軍中將領甚為熟悉,是極合適的人選。”

劉子嶽點頭:“可,南越水師就交給軍師代為管理,其他人各司其位,守好南越。”

談完了事,用了一頓飯後,劉子嶽沒有挽留他們,讓他們各自回了自己的地盤,因為說不準什麽時候鄔川就要來了,被他碰到總不大好。

將人送走後,劉子嶽又叫來了池正業:“京城很快就要來聖旨,讓我回京,劉記和山嶽商行的事就全權交給你了,賬目這塊,你跟郭大人對接,但兩家商行內部交易和管理的事務,全權由你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