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4/6頁)

史樂山完全沒想到有人會拒絕這樣的好處,他擰著眉說:“池管事,這個買賣穩賺不賠,利潤比你們下南洋還豐厚,而且安全性還更有保障。這事,你要不要跟七公子商量商量?”

池正業敷衍道:“好,等七公子回來我一定轉達史管事的好意。”

至於七公子什麽時候回來,怕是遙遙無期。

史樂山只得悻悻而歸。

等了幾日,見池正業沒有答應的心思,只得北上回京。

京城,太子聽說了這事,很不高興:“這個劉記商行未免太不識趣了,都給他們這樣的好處了,他們還不答應,他們想要什麽?”

以往,一聽說他的身份,哪個商賈不趨之若鶩的。

史樂山附和道:“可不是,這劉記商行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他忘了提劉記的話事人是池正業,當然,他即便提了太子貴人多忘事,也未必記得這麽號小人物。

太子蹙眉想了一會兒問道:“這個劉記商行在廣州商界的力量頗大,他們跟平王可有關系?”

這點史樂山查得很清楚:“小人暗中查訪過了,不曾,劉記的當家人劉七公子跟平王殿下沒有任何的往來。”

“劉記的當家人也姓劉,排行第七?”太子感覺有些奇怪。

史樂山笑道:“小人初到南越時也懷疑過,但小人遠遠見過那位劉七公子一次,就是個白面富家公子哥,哪及得上平王殿下。更何況,廣州城的人都知道,平王在軍中訓練,這個劉七公子卻喜歡窩在家裏釣魚逗鳥的,很多人都在一天內同時見過他們,這又怎麽會跟平王殿下有關系呢?”

“這倒是,就老七那稀裏糊塗的性子,也折騰不出劉記商行這麽大的攤子。”太子心裏那點懷疑打消,又提起了劉記,“這劉記龜縮在廣州,油鹽不進,軟硬不吃,不好招攬啊,還得想想辦法。”

太子表面上對晉王說不在意,實則心裏也是防著老七的,只是老七要排在晉王後面罷了。所以他也希望能削弱一部分南越的實力,比如將南越最出名的商行納入麾下,一是多了銀錢來源,二也是能幫他盯著老七的一舉一動。

同一時間,晉王的探子也回來了,仍將劉記商行列為了重點呈報給晉王。

晉王看完後遞給了傅康年說:“若非有人同時看到那劉七與老七同時出現過,我都要懷疑這劉記商行與老七有關系了。”

傅康年笑著說:“應該不可能吧。這個劉記商行我好像也聽說過……想起來了,陳懷義的弟子於子林好像與劉記的東家相熟。”

“還有這事?”晉王大喜,陳懷義,於子林那都是自己人,這相當於劉記商行也是半個自己人。

傅康年點頭:“沒錯,回頭臣問問陳懷義。”

晉王叮囑道:“雖說都是自己人,但更不能虧待了自己人。聽說太子有意將劉記商行納入今年西北第二波互市的名單,我瞧過了,他們主營的幾種產品都是拓拓兒貴族喜歡的,能換不少銀子、馬匹、牛羊,將他們加進去也挺合適的。你跟陳懷義說一聲,看看劉記商行還需要什麽,能幫的咱們盡量幫。”

傅康年也認為有了陳懷義這層關系,劉記商行乃是囊中之物,給得再多,最後也是自己這方的,因此也不吝嗇,笑道:“好,臣明白了。”

跟晉王談完後,他便去見了陳懷義。

簡單的寒暄過後,傅康年直接切入正題道:“聽說於大人與劉記商行的東家私交不錯?”

陳懷義心裏咯噔了一下。

他萬萬沒料到,最先被人盯上的不是殿下,而是劉記商行多年積累下來的巨額財物,真真應驗了那句財帛動人心的話。

好在南越離京城遠,商賈又最是低賤的,陳懷義完全可以裝糊塗,他有些驚訝地問:“劉記商行?是一家很大的商行嗎?”

“陳大人不知?”傅康年很意外。

陳懷義搖頭道:“子林不曾與我說過,想是不重要吧。”

傅康年一想也是,從京城到南越,一封信快則一兩個月,慢則兩三個月。一年也只能通幾封信,他二人通信沒提起也實屬正常。

於是傅康年將探子打聽回來的消息告訴了陳懷義,笑道:“據廣州城的商人說,劉記商行的東家和於大人私交非常不錯,於大人幾次去廣州住的都是劉府。因此,殿下想請於大人幫忙引薦一下劉記的東家,不知方便不方便?”

陳懷義自不能拒絕,當場就表態:“急嗎?若是事情緊急,我這就寫一封信給子林,讓人帶去找他。”

傅康年沒有拒絕:“那就麻煩陳大人了。”

陳懷義當場提筆寫了一封信給於子林,說什麽聽聞子林與劉記商行的東家私交甚篤,正好晉王殿下的使者有些事想找劉記商談,勞煩子林從中引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