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4頁)

所以他推翻了兩個匠師的方案,提出他的府邸就修一個四進的院子,冉文清、鮑全……這些屬官的府邸挨著他的王府建,以後辦公議事也方便。

而且修建房屋的材料一律就地取材,不要大老遠從幾百裏、幾千裏外拉過來。

這樣一來,工程量就小了許多。

二月初,王府的修建工作和開墾荒地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冉文清等人負責王府的修建工作,鮑全則帶著一部分侍衛前去監督幫忙開墾土地,家眷們也陸陸續續去了興泰種地、建屋舍安頓下來,而郭誠則負責種植的事。

鮑全帶著人將荒地開墾出來,他便在後頭領著擅長農事的百姓種地。

這個季節主要是種植甘蔗,還有一部分濕潤的土地留作種植水稻。

劉子嶽原也想去的,但冉文清等人極力勸阻,怕去了還沒開墾的荒郊野外出了什麽事,堅決要他留在城中,等王府建好了再去。

劉子嶽看他們那麽緊張,只得作罷,繼續住在城中。

連州城除了小一點,物產沒有京城豐富外,跟其他城池也沒太大的區別。

但讓劉子嶽頭痛的是,不時有人上門拜訪。

帶一堆的東西不說,還經常帶些年輕姑娘過來,動不動就送他姑娘。

他可是長在紅旗下,知法守法的四好青年,哪怕知道在古代這不算什麽,但他內心也沒法接受。這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牲口,不是貨物啊,動不動就送來送去算什麽事?

好在興泰時不時地有消息傳來,王府的進度很快,約莫半年就能建成,他只要再等等,熬到七八月應該就能住進自己的府邸,徹底擺脫這些上門溜須拍馬的家夥。

悠閑的時光總算過得很快,轉眼間五月到了,有些早熟的荔枝也可以吃了。

劉子嶽很喜歡吃荔枝,上輩子沒少吃,不過穿越過來這十六年還沒吃過。因為運輸困難,日啖荔枝三百顆那只能是西南和南越這邊人的福利。

京城人,別說是普通富貴人家了,就是皇室想吃點荔枝也不容易,因為荔枝采摘下來一兩天就不新鮮了,保鮮的時間極短,而荔枝又只有西南和嶺南這一代才有。

於子林聽說劉子嶽喜歡吃荔枝後,邀請他一同去荔枝園遊玩吃荔枝。

劉子嶽欣然應允。

於子林這人年輕不油膩,說話做事自有一套章程,不媚俗也不玩那些拍馬屁的把戲,劉子嶽還挺喜歡跟他一起玩的。

一行人換上了便裝,帶上侍衛,騎馬前去荔枝園。

於子林今日帶劉子嶽去的荔枝園叫貢香園,顧名思義,這家的荔枝是要上貢京城的。

園子規模不小,種著一顆顆高大的荔枝樹。

夏初,枝頭上已經掛滿了一個個飽滿的荔枝,早熟一些的,荔枝皮已經由青轉紅,紅艷艷的,格外好看。

園子的主人姓童,單名一個獻字,是個五十余歲的老者,聽聞貴客來臨,連忙讓人采摘了最新鮮最大顆的荔枝請他們品嘗。

劉子嶽剝開荔枝,露出白糯的肉,咬一口,果肉飽滿,甘甜多汁,香氣濃郁。

“好吃!”劉子嶽贊不絕口。

於子林笑著說:“老師來嶺南的第一年也是對荔枝贊不絕口,幾乎每日都食,吃到上火才作罷。”

劉子嶽挑眉,沒想到陳懷義那樣老成的人還有如此孩子氣的一面。

一行人品嘗完了荔枝,童獻又帶著他們逛起了院子。

走到院子的南邊,劉子嶽看到了一口口的大缸,奇特的是,大缸裏竟然種植著一株株的荔枝。而且瞧荔枝樹的粗細,這些荔枝有一些年頭了,上面結滿了果實,沉甸甸的壓在枝頭。

“這些荔枝為何種在缸裏?”劉子嶽不解地問道。

明明園子裏還有地,直接種地上不更方便嗎?

童獻臉上的笑容有些勉強:“平王殿下有所不知,這些荔枝是要進貢送到京城的。種在缸裏,方便運輸,等荔枝使來,便會將這些荔枝連同大缸一並運走。”

難怪缸裏的荔枝相對來說比較矮小,只有兩三丈高呢,而地裏的荔枝樹大多有五六丈高。畢竟太高太大株的荔枝樹不方便運輸。

劉子嶽恍然大悟,原來古人是用這種方式運送荔枝的。不過這樣一來,這些荔枝樹恐怕只能活這一年了,因為北地不適合荔枝的生長,等運送到京城後,這些荔枝樹也就廢了。

嘖嘖,一棵樹要長五六年才會結果,就這麽變成了一次性果樹,這成本未免太高了些,依他說啊,不吃也罷,實在是太廢功夫了。

但這種話不能說,劉子嶽笑了笑,問起了左側的那株荔枝樹,順勢轉開了話題。

在貢香園體驗了一番摘荔枝,吃荔枝,臨走時,童獻還熱情地采摘了一大捧成熟的荔枝送給他們。

接下來一段時間,劉子嶽又吃了好幾次荔枝,有時候是他跟友人一道前去荔枝園采摘,有時候是讓侍衛去買些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