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秘信

隔天我趕了個大早來到翰林院,本想告訴俞大成昨天老相爺給我賜字的事,剛進四當齋還沒來得及開口,便見俞大成一個勁兒地給我使眼色。我順著他的示意瞥了一眼,只見一個頭發半花的老頭正站在書架間,一身布衣草鞋,乍看上去就像個剛剛在田間耕作完的農夫。這人此時正翻閱一本什麽書,聚精會神的樣子讓人不忍打攪。

我小聲問俞大成:“這人什麽來頭?”

俞大成招手示意我俯身過去,等我湊近了才聽見他輕聲道:“白掌院。”

我暗暗吃了一驚,沒成想這翰林院的一把手是這幅模樣,更驚訝於他這麽大清早的到這跟冷宮似的書庫裏幹嘛?

正琢磨著,身後的人出聲了:“《陳政事疏》在哪?”

俞大成立即回道:“第二個書架第三排左起第四十三本。”

白博瓊信步過去,不一會兒從書架間抽出一本書來。他拿到書卻並沒有看,而是朝我們這邊著意看了一眼。

俞大成的臉色目之所至地紅了起來——若不是知道看他的是個老頭子,我真得以為他是被什麽黃花大閨女勾了魂了。

“這些書我借走了,”白博瓊揚了揚手裏頭那幾本書,“需要登記在冊嗎?”

“我都記下了,”俞大成低著頭,像一柄被篷蓋壓彎了的蘑菇,“您自便就好。”

白博瓊這回沒再多看,抱著書徑直走了。

俞大成這才松了口氣似的癱坐在椅子上,長長籲了一口氣,問我:“我方才表現如何?”

我認真回想了一下,除了紅彤彤的臉就是圓潤的後腦勺了,搖了搖頭,“下次繼續努力吧。”

四月中,隴右的消息傳回京城,邊軍大捷,阿恒和景將軍配合一舉奪回了被突厥人強占的肅州,又一路乘勝追擊,救回了被突厥人掠走的楊鴻飛。如今正排兵布陣,預備展開下一輪攻勢。

對此聖心大悅,在朝會上賞了景家又賞了景皇後,最後沉吟了良久才道:“四皇子正則還朝已久,朕憂心邊事,一直也沒給他個名分。如今邊關大局已穩,讓司天台和禮部擇一個好日子,告祭宗廟,朕的兒子回來了。”

祭祖的日子定在五月初五,恰逢端午。綿延了一裏有余的隊伍聲勢浩大地沿著朱雀大街一路過去,當天沒有肅清街道,允許百姓來觀看隊伍,接受萬民朝拜。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無意,都落在大狗子身上。大狗子就坐在天子鑾駕旁,少年人的骨架剛剛長成,還顯得有些單薄,腰背挺得筆直,眉目間的緊張不加掩飾地展露出來。

直到一雙大手輕輕覆在他近乎僵硬的指節上,身旁的人俯身下來,和煦笑道:“緊張了?”

不等他回道又道:“這些都是朕的子民,以後說不定也會成為你的子民,他們看你為的是將來尊你敬你,你得對得起他們的期許。”

那副蹙在一起的眉頭在一雙大手的包裹下中逐漸舒展開來,眾人這才發現,莊嚴肅穆的帝王之相與身邊這個半大少年眉宇間竟真有七八成相似。

拜祭太廟之後,由徐明宣讀聖旨:皇四子正則流落民間,蒙先祖庇佑明珠還朝,朕心甚慰。賜封號睿王,成年之前寄養在皇後宮中,隨眾皇子入弘文館讀書。

至此大狗子的事才算真的塵埃落定了。

景皇後一直膝下無子,皇上把大狗子過繼給她,一是成全了這麽些年來的帝後情意,二也是徹底把大狗子跟景家拴在一起了。

以靜制動,以後宮牽制前朝,當今聖上果然是用的爐火純青。

景皇後在清寧宮設宴,特地點明了讓我帶小鶯兒參加。

我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教習小鶯兒宮裏的規矩,換來了小鶯兒的苦不堪言:“我不過是去看看大狗子,為什麽要跪那麽多人,磕那麽多頭。”

我被小丫頭噎了一句,想了片刻,也慢慢釋懷了,他們等了盼了這麽久,應該也不希望見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彼此。真要是出了什麽事還有我兜著,便隨她去吧。

誰知道小丫頭歇了會兒後站起來伸了個懶腰,“玉哥兒,你再教教我怎麽行禮吧。”

第二天一早我剛把小鶯兒收拾妥當宮裏的轎子就到了,從左銀台門入宮,設宴在太液池旁的承香殿。

我們到的時候殿裏已經有好些人了。

小孩子滿院子跑,剩下的都是錦繡羅裙,滿頭珠釵疊翠,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行不露足,笑不露齒,說不出的雍容華貴。

今日請的要麽是宮妃皇嗣,要麽就是數得上名的皇親國戚和誥命夫人,朝中那些文武大臣們明面上各自為政,背地裏有有什麽拿不出手的,還得靠著這些女眷們拉籠聯系。這場宴也是一樣,請的是官婦,卻都是做給那些穩坐家中的官員們看的。

我拉著小鶯兒坐在角落裏吃點心,一碟芙蓉酥都快吃完了景皇後才領著大狗子姍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