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聽,滑板的聲音(第2/4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他的判斷力。

果斷地換賽道,果斷的不換賽道,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被賽場的節奏帶走。

此刻,他緊跟在杭峰身後兩米左右的距離,看著杭峰的目光裏都是凜冽的戰意。

接下來沒有人再幹擾他了,剩下就是他和杭峰的競爭。

即便嘴裏說的再好,沒有人會真的在賽場上選擇輸給另外一個人,他的教練團隊也仔細分析過杭峰的比賽視頻,萬事沒有絕對,只要他表現的足夠好,他超過杭峰的機會就是五五開。

真要是贏了杭峰,進1/4還難嗎?

阿拉法特將目光從杭峰後背收回來,視線越過他落在前方賽道。

他雖然只來了兩天,但這條賽道他已經“滑”了無數遍,猶如烙印在腦袋裏,清楚地記得每一個彎道的特點和細節。

距離終點還長,總能夠抓住機會。

每一次的排名變化,都會帶來一次劇烈的思想波動。

只有排在前面的人最是無憂。

在漸漸適應了節奏感後,“蛋糕塔”路段就不再是那麽難了。

剩下的五個彎道,杭峰保持狀態,每次都讓自己40邁過彎,隨著路往下走,直線下坡變得越發的長了之後,速度開始一點點地加快。

40邁過彎。

42邁過彎。

43邁過彎……直至進入最後一個彎路,杭峰的速度已經達到了47邁!

他利用彎道的距離,保持住自己的速度,成功在最後一個彎道上再次拿到2邁,以49邁的速度,沖出了彎道。

這裏再沒有上坡!

“蛋糕塔”路段結束!

前面雖然還有很多的極限彎路,但最難的部分已經過去了!!

杭峰將身體壓下,雙手背在身後,揚起頭注視前方,猶如一把出鞘的利刃,速度不斷增加,增加……

在他身後,隊列明顯斷成了兩截。

西本弓步和卡羅爾明顯落在了後面,哪怕滑在前面的,也被杭峰拉開了將近15米的距離。

而他們最後一個蛋糕塔彎還沒有滑完。

阿拉法特卻在杭峰身後四米左右的距離,而且速度也在48~9中間,實力不可謂不強。

甚至說,阿拉法特在處理“蛋糕塔”路段的方法比杭峰還要成熟一點,杭峰只知道2、3號賽道的切換,如果說他的變化單位是“賽道”,那麽阿拉法特的單位就是“線”。

阿拉法特的“鈔能力”可以讓他用最精密科學的儀器,最優秀的運動科學人才,為他運算出這條路線上,真正的最優“線”。

曾經唐雋設想卻沒能做成的“VR訓練方案”,在阿拉法特這裏就是常規操作。

他沒來這裏的時候,每天都會通過“VR”進行訓練,在價值百萬米元的訓練機上,沿著最精準的路線滑行。

如果不是技巧確實差了杭峰一點,但凡他的控板技術接近杭峰一兩分,他都能滑到杭峰的前面。

杭峰的表現固然讓人贊嘆,阿拉法特的緊咬不放也讓人驚訝。

這場小組資格賽比想象的精彩啊!!

現場的解說員直接用數據分析:“現在兩個人的速度都在50邁左右,滑出蛋糕塔路線的選手裏,目前也只有默林·鮑威爾達到這個水準,這一組的表現出乎意料,竟然有兩名選手都具備沖進決賽的實力。

杭峰是今年7月份舉辦的華國玉屏山滑板速降巡回賽的冠軍,我們都知道,他同時還是一名U型池滑雪運動員和巨浪挑戰選手,他成功地挑戰了高度達到13.8米的巨浪,那天風高浪急,他腳踏沖浪板追風逐翼……”

另外一名解說不得不提醒:“這可是滑板速降的總決賽,看看你身邊,你看見大海和沙灘了嗎?”

在引起一陣哄笑之後,這位明顯偏題的解說不以為意地笑道:“好吧好吧,說起杭峰的巡回賽冠軍,我們都知道,東道主的優勢有多大。不過現在杭峰用實力證明,他可不僅僅是東道主選手那麽簡單。”

“確實,這條賽道最難的就是蛋糕塔路段,他可以滑出這樣的實力,看來他並不僅僅是速度型的選手,在技巧上也同樣非常出色。”

“可不,這正是我多說的原因,他不僅僅是滑板速降的巡回賽冠軍,同時還是優秀的滑雪運動員和沖浪運動員,他本來就是板類運動的技巧型選手。”

“你說的對,所以你很看好杭峰?”

“是的,非常看好,他會是默林奪冠的最強競爭者!所以能夠跟上杭峰的阿拉法特,就是我的意外驚喜了!”

默林·鮑威爾被提到名字的時候,蹙了一下眉。

資格賽結束後,今天的比賽也就結束了,但比完的選手大多沒有離開,他們留在選手休息區裏等待成績,同時也觀看其他組的比賽。

默林自然也留了下來。

他不需要看成績,就知道自己一定可以進資格賽,甚至可以拿到“種子”的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