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童義那日沒看到王蕓,青玉也沒看到裴安。

從茶樓出來,她尋個馬車的功夫,身後的小姐不慎被門檻絆住,幸得對面的人扶了一把,等她轉過頭,只看到了對方一個背影。

個頭挺高,一眾人裏似乎就數他最挺拔。

此時小姐問她裴安是方是圓,她只能答出來,是個長的,但長相她不知道,不過流言傳出來後,她已經去問過其他院子的丫鬟。

是兩年前的狀元郎。

能被聖上欽點為狀元的人,除了文采斐然之外,長相必須得出眾,王蕓被關了多少年禁閉,青玉也跟著陪了多少年,並沒有見過當年裴世子的風光。

聽二娘子院子裏的秋鈴說,兩年前二娘子和四娘子還曾圖熱鬧,去過街上,親眼見過。

“臨安第一美男。”青玉復述了秋鈴的話。

單從樣貌而論,和她家小姐確實挺配,為人嘛......且不論他那一扶對小姐造成的嚴重後果,但他能在人危急時刻伸出援手,人品肯定也不差。

是個好人。

可他是不是個好人,也解決不了小姐如今面臨的困境,兩個人本就不相識,謠言傳得再厲害,也不是真的,邢家的親事被攪黃了,裴家也不會為了她家小姐的名譽,上門來提親。

一個下午過去,主仆二人坐在小院子裏,誰也提不起精神。

天色臨近黃昏,歇停了半日的雨點又大了起來,陳嬤嬤送走了最後一個婆子,合上門後,回屋去攙扶軟榻上的王老夫人,“都坐這陣子了,老夫人躺下歇會兒罷。”

屋裏已經點了燈,光線通明,有些刺眼,王老夫人拿手捏了一眼幹澀的眼眶。

這會子上門來的人都走了,面上的疲憊才逐漸顯露了出來,起身後也沒往榻上躺,下地活動了一下腿腳。

轉了兩圈,突然出聲問,“她人呢?”

這流言蜚語的浪尖口上,陳嬤嬤自然知道她問的是誰,答道,“晌午後,三姑娘去了一趟邢家,回來便如同丟了魂,正關在屋裏呢。”

王老夫人似乎並沒意外,臉色平靜,諷刺地道,“張氏豈是個省油的燈.....”

正說著話,外面又有了動靜,隔了一會兒,外屋丫鬟進來稟報,“老夫人,大爺和大夫人來了。”

王家一共有兩房,大爺王康,二爺王戎遷。

二房氣數短,二爺和二夫人早早歸了西,只留了王蕓一個後人,相對二房,大房的人丁要興旺很多。

大爺跟前育有三子三女,除了四姑娘和五少爺是姨娘跟前的,其他幾個子女皆為大夫人所出。

當年朝廷要同北國議和,二爺將軍的身份,對王家頗有影響,大爺王康本該進戶部,最後被刷下來,幾年過來,憑借王老夫人的名望和人脈,才替他爭取到了龍圖閣直學士的職位,雖無掌權,官階卻是從三品,且享超遷官階的優待,前途擺在那,全憑他自己去爭取。

眼下正是進階的關鍵時機,這時候兩人過來,必也定是為了蕓娘和邢家的親事。

早晚都得面對,王老夫人忍著身上的疲倦,讓陳嬤嬤扶著她,又坐回到了軟榻上,“叫進來吧。”

外面的雨不小,大爺和大夫人身上都沾了雨水,同王老夫人問完安,兩人坐在了旁邊的高登上,你看我我看你,相互使眼色,誰也沒開口。

推推攘攘一陣,王老夫人看不過去,先出聲,“有什麽話就說。”

“母親問你呢。”大爺臉色都變了,瞪了大夫人一樣,恨鐵不成鋼,在屋裏她說得一套是一套,到了跟前倒成了啞巴,還指望上他了。

被大爺一瞪,大夫人也只能硬著頭發道,“母親也知道,就蕓娘這事,臨安如今都傳遍了,非說她和裴家世子有......”

“有什麽?”王老夫人打斷,側目看了過去,“你信?”

“我......”大夫人一愣,笑容顯出了幾分尷尬,絞緊手裏的帕子也不管了,埋頭將想說的都說了,“兒媳信與不信又有什麽用,關鍵是邢家已經信了,今兒邢夫人過來,本是為了蕓姐兒親事,誰知道嘴碎的丫鬟也沒看人,一通子說完了,邢夫人聽個了正著,且不論傳言是真是假,蕓娘和邢家的親事兒怕是已經黃了,兒媳想著,以邢家如今的家世,這門親事可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再說王邢兩家相鄰多年,關系一直都交好,若是蕓娘不成......”

“許給四姑娘是吧?”大夫人還沒說出來,王老夫人先替她說了。

她怕是腸子都悔青了,後悔大姑娘二姑娘許親太早,不然就給了自己女兒,哪裏能便宜得了姨娘。

王邢兩家的婚約,畢竟是當年二夫人親口同邢家定下來,大夫人臉上多少有些掛不住,忙替自己解釋道,“不是我不心痛蕓娘,我也是為了王家考慮,將來王家好了,就算流言是假的,蕓娘也還能靠著邢家許個好人戶,當然,要是裴家真有心,那咱們蕓姐兒,可不就一步登天,說起來,裴家世子還是狀元郎呢,咱王家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