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這夜的燈船大夥都看得挺盡興不僅商戶悉心妝點過的遊船好看,連那些好事者掛上羊角燈到處巡遊的小船也好看,隨著好事者數量增加,竟有近百艘小船首尾相連徐徐前行儼然湊成了一條小小的火龍。

文哥兒一行人都看得頗為盡興還嘗了不少金陵夜市之中獨有的小食飲子。

唯一不太開心的可能是秦淮幾處有名的花樓了他們之所以花大力氣籌備端午燈船為的就是借此良宵多多攬客,結果今晚大家明明看得挺高興到店的人卻比往年少了許多。他們派人一打聽才曉得今兒《新報》上刊出了一篇什麽樣的文章!

事實上弘治一朝對待官員和商賈都是很寬松的,在京師有官員喝醉了酒,他們仁厚的皇帝陛下還會貼心地讓沿途商戶們把燈籠點上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既然上頭開了這樣的口子,底下的人自然也欣然從之像他們金陵這樣的繁華都會入夜後燈火如晝實在再正常不過。燈火之下繁榮起來的,還有蒸蒸日上的制酒業以及遍地的秦樓楚館。

算起來商賈們能有這麽多糧食來釀酒,還是多虧了英宗皇帝當初北狩不歸。

土木堡之變後,景泰帝臨危受命成了“代宗”。當時於謙見邊關民生凋敝邊防如同虛設上書建議讓官豪勢要動員所有能動員的力量前往北邊開荒種地。沒種子還可以先和官府賒賬秋後還回來就成了。

不僅白撿田地連種子都給你準備好了你就說你種不種吧!

聽說有這樣的好事,大夥自然都動員能動員的人力過去邊地開荒。

這本來是挺好的一個建議可惜執行著執行著就變味了。

就拿這人力來說吧沒人願意去怎麽辦?

威逼利誘、坑蒙拐騙總能弄到人手的。再說了周圍不是還有軍戶這種不要錢的勞動力嗎?亮出咱官豪勢要的身份,他們這些軍戶難道敢說一個不字?

什麽?軍屯也需要人手來種?

哪有什麽軍屯,這片早就丟荒啦,明明就是無人耕作的荒地。這些軍戶都是聽我號召過來種地的!

軍屯能被圈占,百姓的田地自然也能被圈占,你若是不想自己的地被別人占了去,那就自己挑一個覺得人品不錯的達官貴人獻上你的土地吧!

百姓啊百姓,你是喜歡這個閣老尚書,還是喜歡這個勛貴外戚呢?

你是想把你的田地給這個當權太監呢,還是想把你的田地給這個鄉紳豪強?

你一個都不想選,不會是不要命了吧?

既然邊地能這麽操作,別的地方自然也可以。

本來炎黃子孫骨子裏對土地就十分看重,瞧見皇室對這些事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大抵是因為自家人剛鬧出過土木堡之變這種驚天醜聞),所有的官豪勢要幾乎都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似的一擁而上。

這樣的“奉旨圈地”活動悄然蔓延到全國各地。

這次一輪官豪勢要圈地的成效十分顯著,一方面是大明的農民起義開始此起彼伏、大明的邊防也逐漸松懈;另一方面是圈到地的人手頭都有足夠多的余糧來釀酒了,達官貴人們想夜夜笙歌都不會缺酒,得以縱享盛世大明帶來的諸多福利。

現在大夥的幸福生活似乎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太子的性情和喜好似乎和當今陛下不太一樣。

他們如今這位陛下固然不近酒色,但他性情仁厚啊,甭管是勛貴外戚還是文官武將,只要有人勸說幾句,他一般都會寬大處理,大家始終維持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這麽多年來鮮少有撕破臉的時候。

當然,這種性情也不是沒有缺點,如果你選的靠山朝中沒人脈、出事了沒人幫他說話,那你的日子可能確實挺難過的。

問題不大,大夥互通消息,認真篩選靠山,最終還是能達成共同富裕效果的。

本來太子來南京後只吩咐隨行的翰林官到處采風,大夥已經很難揣摩出他具體是什麽秉性,如今再看他冷不丁打出的這一通亂拳,他們一顆心頓時更是七上八下,忍不住連夜約上相熟的人齊聚一堂討論此事。

太子是什麽個意思?

太子是不是想拿他們開刀?

說實話,地方上的官員他們這些地頭蛇基本不怎麽害怕。

這裏頭當然是有緣由的。

理論上來說官員要求異地就任,可地方官想要爭取個好的任地不免要在京師活動。

想被安排來江南這種富得流油的地區當官,需要動用的活動經費少說也得京師一套房吧?

地方官拿不出這麽多錢,就會到處找人借貸,最後背著一屁股“京債”出京。

地方官亟需撈錢補缺,他們手頭又正好有錢,可不就一拍即合嗎?臟活累活有他們來幹,什麽欺行霸市、壓榨百姓完全不需要官員自己動手,全程只需要稍微來點權錢置換就可以了,這些官員有什麽理由不和他們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