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文哥兒抱著畫譜回到家正巧撞見他爹。

王華瞅他一眼,又瞅他懷裏的畫譜一眼,問道:“你出去一趟,怎麽弄了這麽些畫譜回來?”

文哥兒便把自己的想法給他爹也講了講說他想要練就絕世畫技把認得的人統統畫下來還有他認得的貓貓也要畫!

有畫技傍身,以後遇到什麽新鮮事、開心事也可以統統畫好收藏起來想重溫時便拿出來瞧瞧。

文哥兒講完了,還酸溜溜地說道:“像你們這些看什麽都能過目不忘的人,是不會懂的了!”

人人都能過目不忘偏不帶上他有什麽了不起的他統統用筆記下來還不成嗎!

儼然就是埋怨王華只把過目不忘神技遺傳給他哥。

王華都被他氣樂了。

你小子覺得你的記性很差嗎?你記性要是真那麽差,怎麽你每天做完你大先生給你安排的功課還有那麽多空閑搞東搞西嗎?!

文哥兒跟他爹埋怨完了,跑回去把畫譜一放,連畫筆都沒準備呢,就屁顛屁顛跑去跟他祖父祖母分享自己的重要決定表示到今年過年他就能給家裏畫全家福了保準把每個人都畫得栩栩如生不用再找外面的人來畫!

王老爺子道:“你就閉起眼吹噓吧。”

文哥兒不服氣地道:“我才不是吹噓我很快就能學會了。”

王老爺子道:“作畫是要下苦功夫的你這才剛開始學就敢大言不慚,可別學個兩天就把畫筆一扔哭著嚷著說太辛苦。”

文哥兒被他祖父郁悶到了氣呼呼地就跑回去打開畫譜研究起來決心要在年前學出個樣子來絕不叫他祖父把他瞧扁了。

文哥兒發憤學畫到傍晚,摸摸癟癟的肚子,麻溜跑去吃晚飯。

王老爺子還問他:“學了一下午,學成了嗎?”

文哥兒:“…………”

好氣!

文哥兒不搭理他祖父,改為和趙氏她們分享這趟先農壇之行的趣事,一頓飯吃得開開心心。

到了飯後,他才想起他三先生交待的功課還沒做,便溜達回去提筆寫起文章來。

既然李東陽他們已經從各個角度歌功頌德過了,連朱祐樘親自看老農手的環節都吹噓了十遍八遍,文哥兒便沒有再重復這些內容。

他洋洋灑灑地從觀籍田禮寫到了籍田禮的起源,再從籍田禮的起源寫到漢朝興起的屯田制度,重點誇獎三上屯田策的趙充國。

趙充國這位老將軍,著實讓人欽佩得很。他七十多歲掌管大漢軍務,聽聞羌人以“渡河到漢人不耕種的地區放牧”為由入侵大漢領土,上書表示要親自前去邊關探明羌人的情況、制定降服羌人的策略。

著名的“百聞不如一見”,就是在這時候由這位趙老將軍說出來的。

趙充國以七十多歲高齡大敗羌人,並沒有立刻返京,而是留在原地考察邊關的情況,接連三次上書懇求朝廷在河西走廊一帶行屯田之策。

大漢的絲綢之路能那樣繁榮,少不了屯田這一重要國策!

看看人家趙老將軍身上有多少值得學習的偉大品質吧!

別人七十多歲還自動請纓上戰場,這是活到老幹到老的奉獻精神!

別人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屯田之策,這是實事求是的辦事態度!

怪不得被漢宣帝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

“百聞不如一見”這句話,著實是振聾發聵的真知灼見。

要是擬定的每一個決策都能先到想要推行的地方上去看看,一定能避免許多像王安石變法那樣的失敗政策,不至於讓良法變惡法。

倘若歷朝歷代能多一些趙充國這樣甘願苦了自己累了自己的官員,一定能讓百姓免受許多不必要的苦、不必要的累!

末了,文哥兒開始狂吹屯田之策乃是千古國策,沿用屯田之法的人都英明至極,比如咱太祖朱元璋,比如咱朝廷裏勉力維持屯田國策的一代又一代的文臣武將——乃至於紮根邊關開墾荒地的百姓以及雇傭人手前去缺糧地區開墾商屯的商賈,他們都是有智慧、有遠見、有堅持的人,大明邊關的長治久安少不了他們的付出和努力!

最後當然是很合群地歌功頌德了一番,表示看到聖上這麽關心農事,他對大明的未來充滿信心,希望日後自己也能為創造美好大明這一偉大事業做一些微小的工作(比如朝廷要是讓他像趙老將軍那樣親自去河西走廊走一走看一看,他是非常樂意去的)!

這些事例都是給朱三歲講課時用過的,文哥兒寫起來連腦子都不用動,提筆直接寫就完事。

這麽一通吹噓下來,文哥兒覺得差不多了,便把稿子收好早早歇下。

相比文哥兒這邊的順利,朱厚照那邊就比較糾結了,他從來沒寫過文章,不知道該怎麽寫,跟楊玉他們琢磨了一下午,也只斷斷續續地寫出幾段先農壇遊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