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第2/3頁)

街市上的醫館常常坐落在街尾,因為左右的商鋪都不願意挨著醫館做生意,天天死人晦氣。

但貧門百姓勞形,衛生習慣也差,是以此地的重疾大病率並不低。

唐荼荼:“假設一個生來健康的人,一生中要得兩次大病,三次小病,總共是五次就醫經歷,那就是五份病案。全縣匯集起來,疾病種類便包羅萬象。”

“如果我們能給每一個百姓、每一戶人家,建立一份個人健康档案,記錄每個人從生到死、一輩子得過的所有大疾大病,每一次的就診時間、病症詳情、用藥記錄、藥物反應,將過往病史全部匯編成冊,專門建一所醫档局,存放病案。”

“档案一式兩份,一份由各家醫館匯編整理,交與醫档局;另一份留在病人手中,下次就醫的時候拿著病案去找大夫,對自己的病情心裏邊有數,萬一出現了醫患矛盾,也可以溯源去找是哪方的過錯。”

……醫档局?

叫局叫司的都是官署,唐姑娘……是想建一座小衙門?!

在場所有醫士全愣住了。

連與她詳談過好幾回的杜仲表情都不輕快,又陷入新的愁結裏。

唐荼荼接著說:“如此一來,咱們縣裏就有了一個龐大的病案庫,今世可查,後世可查。”

廖海雙眼發直:“全縣!那、那得多少病案!”

唐荼荼:“我算過了,靜海縣六萬民,加上產婦與新生兒建档,全縣每年的病案會以八千份的速度累增,大約在三年後,所有縣民的醫档都會進入病案庫裏。”

她知道這群娃娃術算不好,遂只說結論,不寫計算過程。

唐荼荼也沒敢跟他們說,想要醫档成型,義診是少不了的,義診回數一多,形同免費的全民健康普查,百姓的就醫觀念會飛快轉變,病案新增的速度會暴漲。

一群少年半天回不得神,唐荼荼心裏的槌子慢騰騰敲了兩下。

她癡迷於數據的魅力,因為癡迷,所以也分不清自己是不是急於求成了。

可醫档的功用沉甸甸壓在她心頭,一套全縣百姓大健康档案,可不止是供大夫查閱、增長見識習學藥方這麽一個作用,對臨床試驗的影響巨大,如果真的做出來了,這會是一個橫跨全年紀、包容全部疾病的超大樣本。

醫療事故的鑒定,傳染病流行病的防治,研究不同地域百姓的體質疾病、某某類職業病,甚至是將來小外科手術的推行效果,全能從數據中一目了然地看出來。

她不怕事情繁瑣耗神,唯獨怕沒人幫她。

以一個縣作為醫改試點是最合適的,想試水,離不開一群懂醫的本地人。遊說這群在校醫學生,比遊說他們父輩要容易得多。

唐荼荼慢聲慢調又說:“八千份聽著嚇人,其實勻到每月上頭就不多了,大約是五個档案員能整理出來的。”

這是她從爹爹編修黃冊一事上得來的靈感。堂堂大盛朝,人口將要破億,竟連全國人口統計都能做,這時代的档案管理學必定有一套成型的章法了。

後世一個熟練的档案員每天能錄入百份档案,沒了科技的加成,人力能做到什麽地步,唐荼荼心裏沒數,得試試看。

六萬民,八千份,五個档案員。

數字的銳減讓這事兒踏踏實實落了地。廖海率先拍板:“既然姑娘覺得行,那咱們就試試看!”

“我倒要看看浩如煙海的病案庫是什麽樣!”

跟青年人共事真是太愉快了,不像成名的老醫,遇事先反駁“不行不能不可以,先賢沒這麽幹過”。

青年人愛撲闖,管它行不行,兩腳下去試試深淺。他們不夠玲瓏,這股拙勁最是可愛。

唐荼荼笑起來:“那咱們先試行半年!”

之後三天,她埋頭研究古代档案管理的優劣,連計算帶推演地琢磨出一套新的档案編序排列法。

杜仲也沒閑著,刪繁就簡,列出一份個人健康档案和病案模板,16開紙兩面放得下。

唐荼荼朗聲念:“某某某就診記錄:姓名、性別、年紀、從業、住地……就診日、病情自陳,大夫診斷、藥方、日常宜忌、預後效果。”

“嘿,全乎!先印幾千份再說。”

三天後,病案範本印出了三千份,會下發給全縣所有醫館,統一格式印刷,大夫筆錄醫案,都不費工夫。

正事收了尾,印坊大門又開,醫士一窩蜂地散去。

唐荼荼回頭看了這院兒一眼。來時還有雪,如今草苗生翠,她離家整整兩月了。

她倚著老樹長長地垮一口氣。

可算是了結了……

全縣的感染數飆升過兩千之後,終於穩步下降,回到了三位數以內,今日起縣道便解封了。

唐荼荼扭頭沖對面樹下的白褂子笑:“走吧?大功臣,去我家吃大餐。”

杜仲笑著搖搖頭:“早前應了廖家的約,今兒不能赴姑娘的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