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湘雲前幾天就想到一個特別嚴肅的問題。

以榮國府的能力和寶玉的身份,怕是只要寶玉露出想要上進的意思,他不必需要下場就能直入仕途呢。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在清朝當官,尤其是榮國府這種包衣勛貴人家的子弟想要入仕,真非科舉這一條路可走。

隨便說說吧。

入學景山官學,只要家裏人脈跟得上去,自身也優秀那出來就能進內務府當差,以筆帖式入仕途。

如今的湖廣巡撫年遐齡便是以筆帖式累官至二品大員的。

除了這一捷徑,還可以借助家世和親戚長輩的官階爵位獲取蔭生名額進入國子監讀書。當然了,如果做不了蔭生,也可以捐銀子做個國子監的例生,同樣也能在國子監掛上學籍。進了國子監讀書,三年後就有了吏部記敘的當官資格。賈家只要再稍加運作一下,何愁候不到實缺?

除了走國子監的路子,寶玉還可以直接重走賈璉的捐官路子。

賈璉成親前,為了親事好看特意捐了個五品同知在身上。都是賈家的爺們,寶玉自然也可以走捐官的路子。等身上有了官職,再想辦法往實差事上面轉也更容易些。

就像李衛,雖然她不知道這個李衛是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李衛,但歷史上的李衛當初也是捐官入仕的。

湘雲之前見到李衛的時候便覺得這個名字好耳熟,前兩天突然想到在未來看的一部影視劇裏就有個叫李衛的清名臣。

靠著捐資入仕途,還做到了封疆大吏,一代傳奇人物。

話說回來除了上面三種文職,寶玉也能走武將的路子。

賈家就是軍功起家,在這方面還是有些薄面的。再一個,哪怕賈家的面子不好使了,寶玉他親舅舅不是才升了九省統制?

再有皇宮的侍衛除了由正經滿旗子弟擔任外,還有屬侍衛處管轄的包衣侍衛營。包衣侍衛營掌稽察出入,隨扈巡幸,駐蹕警衛等職務,晉升的速度不遜那些滿八旗的子弟。

……

本來就有這麽多種入仕途的方法了,再加上當初賈政執意要叫賈珠科舉,間接導至賈珠早亡,賈家那幫拖後腿的絕對不會再叫寶玉累到,重蹈他哥的覆轍了。

不過湘雲關心的也不是這個。

在她看來不管是哪一種入仕途方式,只要有能力早晚都能爬上去。但寶玉他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裏,走捷徑於他來說,沒有好處只有壞處。他需要多看看,多聽聽,再多累積一些市井民俗和為官處事的經驗。

世人常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寶玉要是…那湘雲覺得他還不如繼續搞藝術呢。也省得將來害人害已。

在未來除了相對隱私的案子外,其他的案子都是公開審理的,公民不光可以申請去法庭旁觀還可以通過法庭的公眾網站觀看直播和回放。除此之外,公民也可以申請查閱案件卷宗這一類的資料。

不過除了相關專業的學生和工作人員,其他人想要申請查閱與本人無關的案件資料,申請手續非常復雜,也很難通過就是了。

遠離州府,只去下面的小縣城,躲在大堂後面偷偷的觀摩一回縣令辦案,再按著堂上所見所聞查看一回那個案子的卷宗。湘雲心忖:有了這麽一次經歷,也許用不了多久寶玉就能脫胎換骨。

湘雲不知道這個時空這種事情是怎麽規定的,於是找了胤禟問她和寶玉能不能去泉州下面的小縣城圍觀縣太爺辦案,並且一回縣衙的卷宗。

這點請求壓根不算什麽事,至少在九貝勒眼裏微不足道。

那天湘雲一說,胤禟便著人去安排了。

泉州這邊遠離京城,偏遠小縣城不知多少,都不用特意安排什麽,只跟縣令打聲招呼,再著人送了湘雲等人過去,剩下的事那就都不是事了。

不,還有個事。

那就是方言的問題。

縣令說官話,下面的原告和被告都滿嘴的方言…不帶上翻譯,那跟聽天書也沒什麽區別了。

╮(╯▽╰)╭

湘雲從胤禟這裏出來便小跑著去找寶玉了,一到寶玉這裏發現李衛也在。見李衛正在那裏吆五喝六的跟寶玉說他在老家時多威風,一邊說,還一邊單腳踩在凳子上連比帶劃的,神采飛揚樣子滿是這個年紀的男孩應該的張揚和熱烈。

湘雲看到這樣的李衛不禁回想幾年前初次見到胤禟時的一幕。那時候的胤禟也只比現在的李衛大了個兩三歲,但沉穩的卻不像個孩子。

收回思緒,湘雲沒有打斷李衛,而是胳膊撐著窗戶框子站在窗戶外聽熱鬧。等二人發現湘雲來了,寶玉笑呵呵的喚了一聲雲妹妹,李衛則有些不好意識的紅了耳朵,聲音不似剛剛那般大開大合,帶了幾分靦腆的叫了一聲‘雲姑娘’。

湘雲沒往屋裏進,而是站在原地,隔著窗戶將來意說了。等湘雲離開,李衛便又和寶玉嘻嘻哈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