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2/2頁)

因為大家夥都知道,物資寶貴,糧食值錢,只要存著,就肯定能升值。

這種病態的觀念,讓商品資金陷入停滯,失去了流通,一旦某地出現了災荒,那麽對不起,沒有其他地方補充,只能糧食價格暴漲。

如果朝廷的救濟不到位,就會出現流民。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難度也不算太大,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搞到足夠的商品,變得不再緊缺,然後硬生生砸下來,告訴所有人,規則變了。不要想著積累物資,而是要想著創造更多的財富。

“殿下,還有諸公,這事情在大明,並不是沒有先例,比如長蘆鹽場,現在大明的鹽價如何?你們應該都心裏有數吧?”

孫炎又拋出了一個例子,這一次尚在遲疑的眾人,也漸漸改變了想法……沒錯,似乎有些道理啊!

當初收復北平,開辟長蘆鹽場,籌措軍費養兵,修長城。

現在過去了這些年,審視當初的做法,絕對是非常成功的。

元朝承襲了兩宋的鹽法,彼時鹽價最低也要三五十文一斤,普通百姓,飽受高昂的鹽價之苦,朝廷又收不到多少鹽稅,只是肥了中間層層的鹽商。

他們坐在家裏,什麽都不幹,就把錢賺了。

彼時的鹽商,和現在的糧商很相似,一個是拿到了食鹽的經營權,一個是囤積了糧食,然後就可以坐等發財。

試問這樣的經商方式,賺錢方法,又有什麽效率可言,根本也談不上什麽進步,不過是聚斂財富罷了。

當初在長蘆鹽場,張希孟是怎麽幹的?

首先推行曬鹽法,拿到足夠的食鹽,然後大舉出售,以極低的價錢,行銷天下。

對於那些交通不便的地方,由朝廷設立鹽鋪,或者借助常平倉,平價售鹽。

這一番努力下來,食鹽不再金貴。

一口氣把鹽價打到了七文錢。

哪怕最窮的老百姓,也能買得起食鹽。

而且由於鹽場出多少鹽,就繳納多少稅賦。

鹽稅這一塊,不但沒有減少,還大大增加了。

更有趣的是鹽價這麽低,讓肆虐千年的私鹽生意消失了,幾乎沒有私鹽販子生存的空間了。

這一下子,幾乎解決了所有問題。

堪稱大明的德政。

彼時孫炎還跟在張希孟的身邊,非常熟悉整個過程。

現在想起來,他還是五體投地,欽佩不已。

其實僅憑著整頓鹽法這一項,就看得出來,張希孟做事的本事,絕對是第一流的,哪怕是老李,也沒有什麽優勢可言。

只不過張希孟不願意把自己陷在政務當中罷了。

此刻孫炎也想用類似的辦法,以北平的糧食,大肆銷售,填補各地市場的虧空,把糧食價格也打下來,讓那些糧商失去利潤空間。

“孫相,這麽一來,那些普通的百姓,又該怎麽辦?他們的收入也會減少啊!”汪廣洋低聲道。

孫炎一笑,“或許會減少,但如果能促使他們離開家鄉,去北方屯田,或者進入工廠,充當工人,也可以彌補缺口,或許還能賺得更多。”

汪廣洋皺著眉頭,“孫相,不是所有人都能背井離鄉,你這麽做,是會招來罵名的!”

孫炎哈哈一笑,“你說得對,但是什麽都不做,把人圈禁在土地上,依舊是要背罵名,說我們無能的。既然如此,還不如大刀闊斧,殺出一條血路。至於後果如何,我願意一肩抗起,如果結果不好,那就拿我孫炎治罪。”

頓了頓,他又道:“到了那時候,還請汪相公站出來,收拾殘局。你記著,一定不要對孫某客氣,千刀萬剮,誅滅九族,都是我咎由自取!”

汪廣洋的老臉瞬間憋得通紅,姓孫的,你太不是東西了!你這話什麽意思,擺明了警告我,不要掣肘,拉你的後腿!

行,你可真行!

看著汪廣洋啞巴吃黃連,孫炎心裏頭暗樂。

我跟著張太師學了多少年?他一肚子損招,只不過顧及身份,不願意用罷了。但是沒關系,我孫炎不在乎,想跟我鬥啊,再學幾十年吧!

這時候朱標突然開口了,“糧食只是第一步,如果一切順利,接下來還有木材,還有油料,毛紡……我們要學會借助北平的物產,重塑整個大明的格局!”

朱標攥緊了拳頭,“此事我身為監國儲君,親自負責。如果不能利國利民,我情願辭去儲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