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2/2頁)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

……

一遍一遍大吼,聲音震天,氣沖鬥牛。

按理說這些人當中,其實不乏蒙古人和色目人,喊這個口號,多少有點違和感……可事實上大家夥早就清楚,這個胡虜並非指的是單純的人,而是那種把人區分等級,視作奴仆的醜陋規則。

自大元入主中原以來,跑馬圈地,將百姓視作草芥,隨意壓榨,肆意殺戮,漢人的一條命,連牛馬都不如。以至於天崩地裂,百萬紅巾,揭竿而起。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在中華之下,哪怕夷狄也是可以安居樂業,相安無事。

中華二字,也早就超脫了狹隘的人群改變,變成了一種文明,一種秩序,乃至是理想的境界。

中華世界,大同世界!

在這個中華世界之下,最值得尊敬的不是漫天神佛,而是那些流血犧牲的先烈。

成軍的第一件事,就是由指揮使和訓導員率領,向一座嶄新的廟宇進發。

這座廟宇,紀念的就是在這一次戰鬥中,犧牲的一千三百余名士兵。

寬闊的空地上,有剛剛刻好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人名。

張文貴三個字,赫然在第一位!

廟宇香煙繚繞,自從建成,周圍的百姓就不時過來,叩拜之人,絡繹不絕。

大家夥很清楚,天完兵馬殺來的時候,神佛沒有保佑他們,是這些甚至被他們鄙夷的俘虜們站了出來,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銅陵,保護了數以萬計的百姓。

這些人才是大家夥的救命恩人!

相比起普通百姓,正式來拜祭的士兵,感觸更加深刻。

石碑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曾經跟他們朝夕相處,一起勞作,一起說笑,只要閉上眼睛,還能看見他們的音容笑貌。

就在一個月之前,他們戰死了,有好些人連完整的屍體都沒有。

如何能不悲傷!

但是這些人又在一個月之後,以另一種形式,獲得了安慰。

他們被刻在石碑上,被人們永遠銘記。

該有的撫恤,一點不缺。

就在這些士兵的面前,竟然還有幾十名傷員……他們就是在戰場上斷裂胳膊,大腿,被兵器貫穿身體,甚至有人的腸子都流出來,經過搶救之後,又從鬼門關回來的同伴。

他們的運氣更好一些,沒有成為石碑上的名字,但是他們也沒法繼續從軍。而按照朱家軍的規定,他們被視作有功負傷的將士,可以安心解甲歸田。

在他們的手裏,同樣有一張授田證,每個人還有三個月的軍餉,不管是返回家鄉,還是就近安頓,全憑他們的心思。

如果無法勞動,地方衙門還會安排勞力,總而言之,他們的生活會有妥善的保證。

“弟兄們,我們先走了,好好從軍,可別在當俘虜了!”

聽到有人呐喊,這些穿著大紅鴛鴦戰襖的士兵,暗暗發誓,放心吧,這次不一樣了,我們寧死不降!

成軍,授旗,參觀廟宇,對於士兵的觸動太大了,從裏往外,脫胎換骨……戰鬥力不是來自於好勇鬥狠,不服輸,不低頭,仗著一腔血勇,就能所向披靡?

對不起,那是街頭的潑皮,好勇鬥狠,牛二就用一條命,驗證了一口刀的鋒利,有什麽意義?

這樣的人,永遠成不了強兵。

士兵戰鬥力的來源是深厚的物質基礎,是堅定的信念,不動搖的意志。

他們和朱家軍休戚與共,只有朱家軍在,他們的授田證才有價值,只有朱家軍在,犧牲的弟兄才能得到紀念,不然這座祠堂就會被拆掉,或者換成了某某菩薩。

而就在這時候,一封來自洪都的信,送到了張希孟手裏。

在朱家軍的圍攻之下,洪都守將胡廷瑞投降,一起投降的還有近兩萬名天完士兵。

朱家軍正在指揮兵馬,向撫州等地用兵……老朱要求讓朱文正統領這一營新軍,進駐洪都,防禦天完。

張希孟接到這封信,忍不住一驚,朱元璋好厲害的眼光!

朱文正的砲兵營曾經是攻擊洪都的主力,他最清楚這些武器的威力,而這一支新兵,又跟天完廝殺過,連張定邊都給擊敗了。

有他們在,洪都方向,自然可以高枕無憂!

“又要走了,不過今天晚上的大戲可不能錯過。”張希孟笑呵呵對朱文正道:“也先他們忙活了好些天了,一定要看過再走。”

朱文正用力點頭,“俺也是很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