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2/3頁)

不管多麽偏遠,多麽閉塞的環境,只要郵遞員能趕過去,能傳遞信件,能交流信息,這就是國家主權所及,也就是實際控制的區域。

郵權所及,主權所及!

所以那些在邊疆偏遠區域送信,堅守幾十年的郵遞員,才那麽了不起,值得所有人銘記。

一國疆域,不是在地圖上自己畫出來的,而是實際控制了多少。

而在農業社會,想要在每個村子,編織出一套行政體系,哪怕只是簡單的傳遞消息,也是不可能的,成本高到足以讓財政崩潰……

收不上那麽多錢,請不起那麽多人,又何談皇權下鄉?

遇到了征稅,征用民夫,甚至是賑濟災民,教化百姓,這一類的事情,只能靠著士紳去做,所以才有了天子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情況。

所以幾乎所有時候,不是想怎麽樣就能怎麽樣的,政治經濟條件決定了,你只能那麽辦。

歐洲的單產更低,農業剩余更少,他們連一套完整的行政體系都編織不出來,只能采用分封制。

直到全球殖民,工業化開始,有了龐大的結余,才能組建現代的公務員體系,對國家進行管理,乃至推出各種福利。

這背後都是要靠足夠物質財富積累的,說白了,就是搶掠其他五洲四洋,滿足一小撮人的優越生活罷了。

大約可以理解為歐洲白人成了士紳地主,其他各洲百姓淪為佃農百姓,以血淚供養白人老爺。

這個世界,從根子上,就不是公平的。

對於朱家軍來說,卻是走了另外一條路子,在落實均田之後,發動得到土地的百姓,組成民兵,保護自己的勝利果實。

隨後老朱又設立了糧長,授予一些農戶組織發動百姓的權力。

這樣一來,朱家軍終於獲得了對農村的動員能力,權力下鄉,下到了村裏!

在對付雪雪的時候,朱家軍就已經展示了民兵的力量。

這一次老朱更加放開了手腳。

和州由於孫德崖等人的禍害,城裏百姓本來就不多,分田之後,又有數千百姓返鄉,去當農民了。

此時的和州,擁有的百姓不過一萬多人。

朱元璋審時度勢,立刻下令,分批撤離和州,前往鄉下暫時安頓起來。

隨後老朱也選擇了撤出和州,將一座空城留給了元軍。

禿堅不花、絆住馬、陳野先等人並沒有什麽察覺,因為在他們印象中,只要奪取了城市,就已經大功告成。

紅賊都是一幫流寇,不值一提。

據說這個朱家軍把脫脫丞相都給打敗了,還以為他們多厲害,現在一看,也不過如此!

因此他們急匆匆揮軍進入和州,並且急匆匆向元廷報捷。

高郵之敗以後,總算能有點好消息了。

朝廷一高興,沒準就會給他們大加封賞,脫脫垮台了,丞相,太師,我們也有一份。

就在這幾個人想著美事的時候,突然手下人拿著一封信,匆匆跑進來。

這封信竟然是朱元璋寫的,留在了和州衙門的桌案上。

禿堅接在手裏,才看了幾眼,頓時眉頭立起。

絆住馬,陳野先迫不及待湊過來,看了看之後,竟然也大驚失色。

“和州進得來出不去,吃得進吐不出,如之奈何?”

落款:朱元璋!

如之奈何?

“紅賊狂妄!還能如之奈何,立刻出兵,剿滅他們!”這幾個人大聲叫囂,氣得不行,明明都棄城逃跑了,還裝什麽大瓣蒜?

“打!給我狠狠打!”

就在他們派兵之後,很快就遭遇了麻煩,而且還不是小麻煩。

元軍離開和州,第一時間情況就傳到了朱家軍耳朵裏。他們有多少人,朝哪個方向去,騎兵多少,有沒有回回炮,所有情報,一清二楚。

隨後朱家軍就立刻針鋒相對,對元軍發起圍攻。

幾千元軍,根本不夠朱家軍打的。

而大舉出擊,又找不到朱家軍的蹤影,幾天較量下來,元軍損失快一萬人,卻是一無所獲,這下子可把禿堅和絆住馬嚇壞了。

原來姓朱的沒有撒謊!

他們該怎麽辦?

這麽下去,不就讓朱家軍給消耗光了嗎?

他們立刻召集所有人,連夜想辦法。

而與此同時,朱元璋也在積極調兵遣將。

他從高郵趕回和州,帶的兵馬也就一萬多人,這也是朱元璋放棄和州的原因所在,一萬多人,並沒有把握擊潰十倍於己的元軍。

如果在和州進行拉鋸戰,受損的還不是老百姓!

反正先把和州城借給你們暫居,等咱的兵馬都到了,再來收利息!

就在這幾天的功夫,各部朱家軍相繼趕到。

繆大亨率領五千人,從泗州方向趕來,陳德和顧時率領濠州兵馬趕來,耿再成從六合領兵趕到,馮國勝從真州趕來,周德興從定遠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