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2/2頁)

“小先生,你看這玩意有用不?”

士兵俯身詢問,卻發現張希孟手裏捧著一卷文稿,呆呆看著,竟然失神了。

大家夥不明白,到底是什麽好東西,值得這麽在意?

他們不明白,也不敢問,只能悄然退到了一旁,去幹別的事情了。

話說張希孟為什麽如此注意呢?

原來這竟然是賈魯的一份手稿……上面記載著賈魯勘察黃河,治理水患的心得。

每一條河流,每一段河堤,全都有詳細的數據,哪一段河道淤塞嚴重,哪一段河道需要開掘……用多少民夫,花費多少錢糧,一應俱全。甚至在一些關鍵的地方,還繪制了圖畫,巨細靡遺。

針對黃河水患嚴重,賈魯提出“一是修築北堤,以制橫潰;一是疏塞並舉,挽河東行,以復故道。”的修河方法。

在得到元廷支持之後,賈魯親自部署指揮,調集十五萬民夫,治理黃河。

治黃工地綿延三百余裏,賈魯秉持“宜疏則疏,宜塞則塞,需防則防,需泄則泄”的原則,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了治水才幹。

尤其是在堵截山東曹縣黃菱崗大堤決口時,因決口水勢大,又遇秋汛,河口刷岸北行,回旋急,難以堵截。

賈魯就調集了27艘大船,在船艙裝石,依次下沉,層層築起石船大堤,阻擋滔天洪水,終於完成堵截……當看到這裏的時候,張希孟都目瞪口呆,石船截流,這法子後世一樣在用,只是換成了裝滿砂石泥土的卡車,依次投入洪流。

“這個老匹夫,還真是天才啊!”

張希孟合上了手稿,忍不住感嘆,自從北宋後期,黃河就不斷泛濫改道……著名的三易回河就不用說了。

金兵南下,杜充掘斷黃河大堤,淹死了二十多萬百姓,卻沒有阻擋金兵,論起操作,快趕上花園口戰神了。

自此之後,黃河從金朝禍害到了元朝,綿延兩百多年,一直沒有個結果。

坦白講,賈魯的這一次治水,是有效果的,此後幾百年間,黃河都大體按照賈魯治理之後的河道入海。

不過眾所周知,許多大工程都是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比如秦始皇的長城,直道,比如隋煬帝的大運河,也包括這一次治河!

張希孟怔了怔,眼下老百姓都罵開河變鈔,以為這是元朝亡國之兆,但是平心而論,以後大明也需要治河的。

這些寶貴的資料絕對不能隨便毀了,張希孟立刻將書稿收好,又下令士兵,盡力搜集,千萬別毀於亂軍之中。

他這邊吩咐完,朱重八和湯和就返回來了,張希孟一看他們的隊伍,忍不住大吃一驚,他明明記得老朱殺出城的時候,只有兩百匹戰馬,怎麽這麽看人人騎馬,有的人還有兩匹馬,三匹馬!

這是發了大財啊!

誰知朱重八還不滿意,湯和更是罵罵咧咧,“讓老匹夫賈魯跑了,要是落到我的手裏,非捏碎了他不可!”

朱重八深深吸口氣,暫時把賈魯的事情扔在一邊,“小先生,大帥那邊如何?”

這一次張希孟沒說話,而是讓馬氏過來,跟老朱說吧!

馬氏到了朱重八面前,將張天佑要抓她的事情說了一遍,朱重八半晌無語。

原本朱重八只是希望保留一些自己的戰利品,不至於完全受制於人,說白了,就是一個小金庫罷了。

可得知郭家父子準備借夫人挾持自己,朱重八再也沒有猶豫了,獨立發展,勢在必行!

正在這時候,費聚竟然飛馬趕來,他的神色怪異,仿佛有什麽天大的喜事。

他下了馬,急匆匆到了朱重八耳邊,壓低聲音道:“老匹夫跑到了臨淮,讓小人抓了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