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聖裁?

明明是想找個好甩鍋的冤大頭才對。

坐在龍椅上, 聽的卻都是些哄孩子的漂亮話,時間久了,小號便愈發懶得理朝堂之事,算算日子, 也確實該到原著中一段相對重要的劇情, 怪不得,這群平日裏完全不需要皇帝的大臣會把簍子捅到他面前。

頭疼還要聽一群胡子花白的老頭唇槍舌劍地吵架, 換做席冶這個本尊, 他同樣沒興趣,但一想到自己把顧琮帶到議政殿之後安王和大臣們的表情, 再無聊的事,好像都多了點意思。

朝服厚重繁瑣,席冶沒打算穿, 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有哪個嫌命長的敢站出來管, 換好鞋,他扶著顧琮的胳膊起身:“今日心情好, 朕便賞他們個面子。”

“至於李總管, 不必跟。”

此話一出,明光殿外候著的宮人皆變了臉色。

往日顧琮再怎麽受寵, 也不過是在後宮裏, 屬於陛下的家事,但古往今來,能被帝王帶去上朝的內侍,哪個不是有資歷有手腕, 深得天家信任, 連那些一二品的大員見了都要給三分薄面。

可顧琮……

如此待遇, 連出身世家的裴侍君都未曾有過。

然而,無論內心如何犯嘀咕,面上,沒有一個人敢質疑席冶的決定,反而還殷勤地替顧琮也準備好遮陽的羅傘。

特意攔下了打算提前去通傳的宮人,等一襲紅衣的席冶帶著顧琮出場,整個議政殿都靜了幾分。

“說啊,怎麽不說了?”慢條斯理地拂了拂衣袖,席冶撐著頭斜靠在龍椅上,一看就很有暴君的氣質。

蹙眉將顧琮上上下下打量了個遍,站在左側的一位言官似是想說些什麽,又想起自己以前那些同僚的下場,終是不情不願地閉上了嘴。

站在朝臣中的席瑾瑜眸色暗了暗。

以他對外這個閑散王爺的身份,只有每月月初、十五這幾個重要的日子才會上朝露面,今天暴君肯來,本就出乎了他的意料,跟在對方身邊的太監由李德忠變成了顧琮,更是件橫生枝節的麻煩事。

乍然被帶到議政殿面對百官,顧琮倒是沒怯場,亦沒有「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的得意洋洋,唯有在察覺到席瑾瑜的視線時,稍稍擡了擡眼睛。

“大張旗鼓把朕叫過來,就為了看你們的腦袋?”在一堆高矮胖瘦的體型中隨意找了個還算眼熟的,席冶點名,“戶部尚書是吧?你來。”

本也沒指望如今這位陛下能記住自己的名字,戶部尚書出列,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回陛下,近來江州大旱,戶部已經撥了糧款,可寧將軍卻不依不饒,仍要向臣再討五十萬兩白銀。”

“國庫空虛,實在掏不出這許多錢來。”

身上穿著最高規格的深紫朝服,他雖稱不上滿腦肥腸,肚子卻也把腰帶撐得緊繃繃,國庫空虛這四個字從這張嘴裏說出來,便顯得格外沒有說服力。

另一位被提及的寧將軍,寧威,則是宸朝目前最驍勇善戰的統帥,長相孔武,四十余歲,只是由於近幾年邊境安穩,方才述職留京。

按照原著中的設定,對方曾在江州任過千戶,此時會站出來和戶部尚書唱反調,倒也算情理之中。

“回陛下,臣絕非有意為難,”明擺著先前已經吵過一輪,寧威臉色通紅,只差沒把胡子氣飛,“臣昨日收到舊友來信,江州此刻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朝廷送去的賑災糧,少說有一半都是沙石。”

聽聞這話,戶部尚書立時提高了音量:“舊友?怕不是軍中舊友,寧將軍既已回京,為何又與江州守軍私下有聯絡?”

論嘴皮子,武將大多耍不過文臣,知曉當今陛下雖年幼,卻敏感多疑得很,寧威無法,只得咚地一聲跪下:“臣絕無此意!”

“絕無此意?這滿京城的官員,怎麽就寧將軍一個人收到了江州的來信?怎麽只有寧將軍一個人說江州民不聊生?”乘勝追擊,戶部尚書厲聲,“陛下明察,古往今來,無故囤銀囤糧,恐是有造反之心啊!”

猶如冷水進了油鍋,嗡地一聲,眾臣議論紛紛。

玉階下,寧威眼中已經隱隱藏了殺氣。

如果席冶沒記錯,這時候,席瑾瑜該在寧威發作前跳出來,義正言辭地將戶部尚書斥責一通,卻又因是個「沒什麽實權」的「閑散王爺」,最終只得憤而離席,一個月再未上朝。

莫說謀逆、就連結黨營私,都不是件能搬上台面的事,安王一脈自是清楚席瑾瑜在演戲,寧威卻不知情。

再加上後來席瑾瑜偷偷調出自己的俸祿私糧,借口缺少人手護送,請寧威送去江州,一番唱作俱佳的操作,徹底贏得了後者的好感,拿下後期最重要的一股軍中力量。

此刻,朝堂上的席瑾瑜確實是這般打算:戶部掌管糧錢土地,為首的官卻是棵貪婪又怕死的墻頭草,不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