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伍魁交代的第二天,安慶伯府嫡三子寧儀彬及其院中管事就被順天府逮了去。

安慶伯著急忙慌地找上靖國公。

敦義堂,兩人關上門說話。

“這件事,你事先真的一點不知情?”靖國公問他。

安慶伯著急道:“我若知情,我能讓他做下這等傷天害理之事?這不是害人害己麽?趙兄,請你看在親家的面上,千萬搭救一把。”

國公爺沉吟一陣,對安慶伯道:“這件事本是我治家不嚴惹出來的亂子,但如果不是寧氏插手,不會出人命。寧三郎雇兇殺人,若殺的是平頭百姓,走走門路托托關系,許是不用償命。但他殺的是成國公世子,這條命,怕是保不住。還有寧氏,如此險毒,我靖國公府無論如何是不敢再留著她了。”

安慶伯漸露絕望之色。

別看成國公府在靖國公府面前好像很弱,可是對上他安慶伯府,那還不是想怎樣就怎樣?若是靖國公府不肯援手,此案之後,宮內,有珍妃給皇上吹枕頭風,宮外,有成國公挾恨報復,他安慶伯府,怕是離奪爵抄家不遠了。

“趙兄,我知道都是我這一雙兒女不知所謂鑄成大錯,險些害了你的嫡孫,按理,我也沒臉來求你。可正如你所說,這件事的起因是在你靖國公府,若是傳將出去,對你名聲也有損。你看這樣如何,我讓那逆子一力擔下所有罪責,不牽連你靖國公府分毫,只求你將來在成國公府要報復我安慶伯府時,撈上一把。”安慶伯道。

“那寧氏……”

安慶伯現在恨這個心狠手辣給家裏招禍的女兒恨得咬牙切齒,毫不猶豫道:“寧氏若是被休回家,我們寧家所有女眷都沒法做人了。趙兄,你……讓她病故吧。”

一刻之後,安慶伯面色青白憂心忡忡地走了。

國公爺站在門口望著他有些滄桑的背影消失在院門外,站了好久。

“國公爺,張禦醫說了,您需要多休息。”向忠過來輕聲勸道。

“替我磨墨。”國公爺回到書桌後頭,待墨磨好了,寫了一封請立趙桓熙為世孫的奏折。

墨幹後,他又寫了封移病折子,準備待趙桓熙請立世孫的折子批下來,就把移病折子遞上去。

再要強,也不得不承認,這一兩年來身體確實越來越差,每逢陰雨天年輕時留下的舊傷發作起來,也越來越不能承受了。

一歲年紀一歲人,不得不服老。

但無論如何,他得撐到把桓熙培養起來才行。

後面幾天,全京城都在關注安慶伯嫡三子買兇殺害成國公世子的案子,安慶伯說到做到,從綁人到殺人,讓寧三郎一力擔下所有罪責。而趙桓熙的出現,被說成了湊巧誤入。

成國公府自然是不信這般漏洞百出的說辭,可人家已經招供買兇殺人了,也沒理由再給人上刑。

恰這時靖國公上了請立其孫趙桓熙為世孫的折子。兒子還在世,不立世子立世孫,那也是亙古未有之事。

成國公趕緊聯合他所能聯合的朝臣上折表示反對,並傳信珍妃讓她也盡份心力。

珍妃回信稱如今後宮柳拂衣那賤人一人獨大,她明顯是靖國公府那邊的人,如果自己在這件事上插手,只怕又會受到她的針對和打壓。

成國公秘密遞消息進去,叫她盡可放心,姓柳的賤人蹦跶不了多久了。

請立趙桓熙為世孫的折子還是被壓了。

過了幾日,散朝後國公爺求見皇帝。

皇帝已經拒了他幾次,想著一直拒而不見也不好,就允了。

國公爺到了禦書房,向皇帝行了禮。他是武人,弄不了文人那套拐彎抹角的法子,就直言問皇帝請立世孫之事。

皇帝為難道:“不管你是要立嫡長還是立賢不立嫡長,目前都有法可循,可你在嫡長子尚在世的情況下,不立嫡長子要立嫡長孫,這就無法可依了嘛。百善孝為先,父親在世,兒子襲爵,這爵位又是祖上傳下來的,越過老子繼承爵位,豈非不孝?”

“皇上,臣那嫡長子顢頇無能難堪大任,若是將爵位傳給他,趙家前途堪憂。若是有一點辦法,臣也不會行此下策,還請皇上通融。”國公爺拱手道。

“不是朕不與你通融,這實在是有違禮法。你那嫡長子,朕也聽說了,也不是什麽殺人放火大奸大惡之人,不過是在內闈之事上糊塗了些,你責令他改便是了。你請立的嫡孫才十七歲,年幼無建樹,硬說他比其父更立得起來,這……沒有說服力啊。”皇帝道。

國公爺沉默。

皇帝瞧他面色憔悴,忍不住勸道:“趙卿,目前最要緊的,是你要保重身子。不論是你趙家還是朕,現在都離不得你。至於請立世孫之事,暫且放放,你也再考慮考慮嘛。”

國公爺聽皇帝話中之意,知道是說遼東目前局勢緊張,李營又是他的舊部,若有萬一,許是還需要他奔赴遼東穩定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