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第十二界二十八

一般人可看不到縣志, 她們是拿著證件請當地政府部門配合才看到了,管理档案的是個老爺子,從老花眼睛上頭看她們, “看縣志啊, 要看哪個年代的?”

兩個人,“……”你們這兒縣志有多少?

老頭慢悠悠道, “哎呦, 瞧你們這兩個小丫頭說的, 別看現在咱們這個地方冷清,好像也沒什麽特別出名的人,那我們這裏的歷史可不短啊, 最早能追溯到唐朝,不過那時候咱們這裏就是個小村子吧。”

謝瑤張大了嘴, 明若楠道, “那老先生, 我們想知道縣志上有沒有記載過什麽靈異事件?不管那個朝代都可以。”

老頭想了想,“那倒是有的,我想想啊,最近的一次在清朝,一個翰林告老歸鄉, 在老家廊檐下睡午覺, 醒來說自己到了一處洞天福地,然後就是說那處地方怎麽怎麽好, 後來那翰林說仙家叮囑他, 他家門口那處池塘萬萬不能填埋,得保持活水狀態,否則將會有禍事發生。”

老頭還把這一卷縣志拿出來, 翻出來給她們看。

明若楠道,“為什麽會對這件事記錄的這麽清楚?”

老頭笑道,“類似的記載其實從唐代就開始了,大同小異,我們現在分析,是因為怕老百姓為了灌溉不管不顧毀了水源,種地靠天吃飯,水源尤為珍貴,因此當時的管理者就借助神仙之口止損而已。”

明若楠和謝瑤小心翻看縣志,果然看到了類似的記載,只是古文簡潔,看得人很累。

明若楠倒不是看故事,而是在摸這些故事發生的地點。

除了清朝那個故事的地點明確外,其他幾個故事裏的地點都很模糊,但唯一明確的故事裏都出現了湖泊。

最後還是老頭解釋了,“這都幾千年了,地形肯定有了一些改變,說起來那時候梅翰林家門口那個水塘應該就是個湖泊,但是面積縮小了。”

明若楠道,“那這些故事裏涉及到的水源,都是這條湖泊了?”

老頭又看了看,點了點頭,“應該是這樣,不過現在可不是什麽湖泊了,就是一個景觀湖,上頭還在考慮填埋呢。”

謝瑤道,“故事裏不是說了不讓填埋麽?”

老頭笑,“哎喲,這不過是個故事而已,為了搞活經濟,填個湖算什麽,祖墳都得遷走。”

明若楠都聽笑了。

此時天色已晚,明若楠和謝瑤準備明天去那個什麽梅翰林故居。

第二天一大早,兩個人一只貓準備好了出發,黑貓是不要什麽準備的,鉆進貓包就好,因為東西多,謝瑤就讓黑貓吞下去當個儲物袋。

明若楠道,“你可得包好了,否則被他吐出來都是口水!”

要是沒這個弊端,明若楠早就把黑貓當芥子袋用了。

可惜不行,這家夥對每一樣進肚的東西都要嘗一嘗,如果好吃能吃,他肯定會偷吃,就是不能吃,他也得舔一口,上回在遊輪上讓他藏的東西,最後包裝袋明若楠都沒見到,因此明若楠堅決不用他。

謝瑤大大咧咧,“沒事,擦一擦就好了。”

梅翰林故居在小鎮邊緣,因為不算什麽全國或是歷史知名人物,只是地方名人,因此這裏修繕的一般,連遊客也很少,就是個簡單的民居,勝在場院開闊。

兩個人也看到了那個水塘,如果千年前是湖泊的話,現在確確實實是個水塘了,就在梅翰林故居前面,上面造了一條九曲木橋,油漆都剝落了。

水塘裏有不少枯荷葉,想來夏天這裏的風景應當不錯。

只是到達這裏後謝瑤還是皺著眉,她沒感覺到任何靈能波動,這裏也很幹凈,什麽都沒有。

明若楠道,“別急,我們到那橋上看看。”

本來這裏的遊客就寥寥無幾,加上如今天冷,九曲橋上一個人都沒有。

九曲橋穿過整條荷塘,中間有一塊湖石,露出水面,上面有夢仙湖三個大字,據說這塊石頭就是梅翰林弄來擺在這裏的。

九曲橋中間段離這塊湖石大概一米的距離。

明若楠和謝瑤停下,謝瑤再次感受了一下,還是搖頭,“什麽都沒有。”

這時候一只鳥停在湖石上梳理羽毛,這只鳥個頭挺大的,也不怎麽怕人。

謝瑤和明若楠是沒心思去管鳥的,但是小黑的眼睛一眨不眨,他再三說自己的夢貘,本質上還是接近貓。

貓麽,抓鳥逗狗都是本能,他悄悄打開貓包,電光火石之間就竄了出去,可惜只勾到幾根鳥毛,那只鳥飛走了。

明若楠和謝瑤都嚇了一跳。

明若楠氣不打一起出來,“小黑你給我下來!”

黑貓正站在湖石上看著天上飛的鳥罵罵咧咧,明若楠伸手去夠他,毛都夠不到。

然後她兩只手就撐在了湖石上,謝瑤怕她掉下水,一把拉住她,“你小心點!”

這時候謝瑤感覺到一股靈能波動,她愣了一下,四處看了看,忽然她驚訝道,“咦,貓呢,小明你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