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四界一

天空陰沉沉的, 氣壓很低,偏就不下雨,讓人無端覺得煩躁,盧子鈺和雙胞胎弟弟盧子瑯剛從墓地回來, 兩人具都一身疲憊, 渾身縞素, 他們兩個剛剛把母親金氏送入墓地安葬好。

這裏是陳家村,典型的古代宗族制村落,村子裏絕大多數人都姓陳, 盧家屬於外來戶, 盧子鈺和盧子瑯今年都是十四歲,他們的父親盧文青七年前進京趕考,他前腳離開村子, 後頭村子就遭了殃, 爆發了疫病。

盧家倒還好,沒人得病, 反正家裏人也不多,其他人家死絕戶的都有,村子是住不得了,因為縣令要求屍首就地焚燒, 盧家村也要封掉。

幸存下來的人關在一處廢棄的廟裏,關了一個月, 看他們確實無病熬過來才放出來,然後把他們遷入了臨縣各個村落,盧子鈺家遷到了陳家村,離原本的家鄉雖說不是十萬八千裏,盧家村的幸存者們也從未來過。

那時候盧家姐弟才七歲, 家中只有祖母和母親,父親不在。

搬遷之前母親也讓人帶了信給父親,卻一直沒有回音,然後他們全家就在陳家村安置了下來。

盧母照顧婆母和孩子,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幹活,每天都盼望丈夫能出現。

因為盧父是舉人,盧家並沒有窮困潦倒,安置在陳家村之後也有數十畝田地,只是盧家老的老小的小,盧母一個人也幹不了這麽多農活,只能佃出去一大半,收入省吃儉用勉強是夠的。

盧子鈺不是原裝的,她是穿越的,穿來那年原身才一歲左右,發了熱,弟弟也發了熱,時下人們重視男丁,女娃子就靜悄悄的沒了,盧子鈺頂上。

後來兩個孩子都沒事,盧家也很高興,畢竟孩子不夭折也是好事。

在盧子鈺看來,父親盧文青就是個媽寶男,他的主要責任就是讀書,生活瑣事全由老娘和妻子打理,他只一心讀聖賢書就行了。

從大人的言語裏,盧子鈺知道盧家也算是耕讀出身,祖父就是秀才,可惜一輩子沒中過舉,然後把希望全放在了兒子們身上,只是兩個大兒子在學業上都不怎麽開竅,只小兒子靈醒一些,於是他就一心栽培小兒子。

兒子大了結了婚,大的兩個媳婦目不識丁眼光短淺,不願供養小叔子讀書,於是吵鬧著分了家,盧父幾乎是把兩個大的孩子掃地出門,家產大頭全留給了小兒子。

那時候盧文青還沒成親呢。

再後來盧父病重,小兒子終於爭氣了一把,在父親閉眼前考中了秀才,又對著父親發誓自己一定會中舉,於是盧父帶著遺憾而逝,盧母一人操持家裏家外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就給小兒子娶了媳婦金氏。

金氏很賢惠,很能幹,只是盧文青並不喜歡,他向往紅袖添香,只是窮秀才沒什麽選擇的權利,母親年邁也需要照顧,偏他是個雞都殺不了的弱書生,就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個妻子。

金氏進門一年就有了孕,第二年產下雙生子,婆婆很高興,盧文青此時也很高興,只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屢試不第,心情就不怎麽美了。

家產也在一點點耗盡,畢竟盧文青要會友,要買筆墨紙硯,古代供養一個讀書人可不是一筆小花銷。

後來在兒女六歲時,盧文青踩了狗屎運,終於吊榜尾中了舉,全家乃至整個盧家村都轟動了。

盧子鈺也實實在在見識了一把範進中舉的簡化版,就是沒人送屋子仆婦,但是早就不來往的大伯二伯家還是來了,送了厚禮:三斤肉,兩匹棉布,一籃子雞蛋。

村裏人人都有禮送來,最貴重的是族長家,送了十兩銀子來,那幾天盧家人收禮收到手軟。

照盧子鈺的看法,便宜老爹此時已經是此生最高光的時候了,他堪堪吊個榜尾,就是去京城趕考,又能考出個啥?舉人也能謀官,要是怕沒後台得不到好位置,就是去給人做幕僚或是去書院當個教習都是綽綽有余的,他有老娘要奉養,有妻兒要照料,不應該繼續天真下去。

而且有了舉人功名,安心在家,吃喝也不用愁,自然有小地主們帶田地來投奔。

可盧文青當然不會這樣想,他覺得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不去趕考就是朝廷的損失,於是卷了家裏值錢的東西告別老娘妻兒進京去啦!

這一去,老娘和妻子到死都沒再到見他一面。

不同於盧老娘和金氏對盧文青有著深切的惦念,盧子鈺半點都沒想過這個便宜父親,從小盧文青讀書間隙,也是逗弟弟盧子瑯多,到了三四歲,盧文青還給兒子啟過蒙。

盧子鈺湊在旁邊聽,盧文青居然說,“丫頭湊什麽熱鬧,一邊玩去。”

盧子鈺給盧文青的評分又下降了幾分。

好在弟弟比較黏盧子鈺,於是盧子鈺就‘假借’弟弟的手跟著啟了蒙。

鄉下都是大孩子帶小孩子,盧子鈺和弟弟是雙胎,年紀一樣,但是盧子鈺是冒牌的,當然比盧子瑯成熟無數倍,於是把弟弟教的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