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一界十一

等到秋水帶著大幾百人的流民團接近京城時,燕王已經定下了大局,坐上了皇位。

不過因為之前接連不斷的兵禍內耗,加上燕王登基後毫不留情砍了好些有各種問題的官員,京城頗有幾分蕭瑟,京城外頭的田畝因為無人耕種都荒廢了好些。

老百姓在亂世裏是最容易折損的一類人。

而且秋水他們不知道京城近況,所以滿懷希望想去京城找活路,而京城附近的人之前都在往外逃,因為京城成了絞肉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當他們抵達京城外圍時,燕王剛剛坐上皇位一個月不到,而秋水他們從頭到尾走了大半年,此刻已經入了冬。

流民團真得是趕得早不如趕得巧,恰恰在最好的時機趕到,接待流民的官員非常熱情,這些都是京城內外的補充人口。

只是有一點雙方都很痛苦,流民裏能聽懂官話的是極少數,京城官員能聽懂各地方言的為零。

不過秋水這個流民團非常不一樣,秋水和姚瞎子都能聽懂官話,秋林生磕磕絆絆也能說。

秋水還能聽懂不少方言,有些是上輩子的積累,還有是一路過來增加的本事,她性格又開朗,路上無事就和人學說話,往往都能讓雙方哈哈大笑。

語言不通,流民安置就緩慢。

這些人都得登記入冊,名字籍貫家鄉這些總要說清楚啊,可遇著兩下裏都聽不懂的,那就完蛋了,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對方說的是啥。

有些方言聽起來如同鳥語,語句還急促,就像和人吵架一樣,好幾次因為這個差點發生打架事件。

一個官員頗為痛苦的過來接待秋水這一行流民團,聽到要登記基本信息,秋水直接把姚瞎子做的登記本拿了出來,姚瞎子一筆字哪怕不是什麽好字,看著端端正正就讓人心曠神怡啊。

接待官員翻著登記本子,上面寫的非常仔細,連有人家賣兒賣女的都注明了賣在何處,死了的也會標明。

這位官員大喜,趕緊先安頓秋水這一夥流民團,他們最好理清,早點理掉一批,上官過來巡查也是功勞。

於是秋水這夥流民團最先分配,分配的地方也最好,而且他們並不吵鬧,便是聽不懂,也有人會和他們解釋,讓去哪裏行動也分明,並不亂糟糟的,多好安排!

接待官員手下也有小吏,只是小吏們聽不懂方言一樣痛苦,而且造成的誤會還不少。

他們看到秋水和秋林生在流民中不停穿梭來往,流民們也都很信服他們,於是就注意到了,再一打聽,這‘父子’都會官話和幾種方言,於是就同上官推薦了秋水和秋林生。

秋水這一路怕麻煩,而且長途跋涉這麽久,和野人也差不多了,頭發裏還長虱子,秋水幹脆就剪了短發,現在完全是個小子的模樣,流民們講究不起來,頭發剪短的不在少數。

聽到讓他們父女協助登記流民,秋林生和秋水都很高興,當然答應下來,和官府搞好關系是多麽重要的事。

現在秋水不主動出頭,有主意都是先告訴秋林生,讓他去和那些官員小吏去說。

登記流民信息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語言不通,秋水和秋林生各帶兩個會書寫的小吏,捧上一疊木牌,讓流民排隊,過來說清楚家鄉籍貫和人口,然後登記好發放木牌就結束了。

上官會看登記的數據進行安排,然後分配去處,最後帶過去安置就行。

秋水和秋林生細致,還會問是否有技能,鐵匠木匠,修鍋補碗,甚至會殺豬的都寫上,上官們一看就清楚明了。

每天秋水和秋林生除了有免費的一日三餐,還有一百文錢入賬。

有了他們幫助,流民登記就快了許多,連誤會都少了,秋水一張嘴叭叭叭的,同時接待幾家都不成問題。

安置流民的地方總有好差,秋水那一夥得的地方最好,接下來的就沒那麽好,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到哪裏都存在。

此刻就有人嫌東嫌西,秋水眼皮子一翻,“我看你是冒充的流民,看看那些面黃肌瘦的人,哪會東挑西撿,生谷子都能塞進嘴裏吞了,朝廷給屋子給地還要挑揀,你難道是哪裏來的奸細,想給陛下的仁政抹黑!你既看不上,那打哪來就回哪去,看看後頭還有多少人,哪個有時間和你瞎嘰歪!”

這大帽子蓋的,且好容易來了這裏,眼看就能安頓下來,回去?怎麽回?一路過來是已經是千辛萬苦,再回去可就要餓死在路上了,那些還想嘰嘰歪歪的流民屁都不敢放一個了,一邊的小吏偷偷翹起了大拇指,哎呀,聽秋小哥說話就是爽利,他連罵帶勸,就沒有擺不平的人。

秋水和秋林生幫了兩個多月的忙,連年都沒好生過,等過了年,流民也差不多都安頓下來了,接下來已經沒有大股流民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