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當貴妃(七)

顧然一路風塵仆仆, 抵達京城後第一時間便見到了裴父,地點不是在太師府,而是另一處宅院。

她先是行了一禮, “裴照見過太師。”

“你可終於舍得回來了?”裴太師看似嚴肅,但細聽之下並沒有多少怒氣。他知道放女兒離家自由, 但沒想到她會如雛鷹展翅, 越發野得沒邊了。

顧然眸光明亮,唇角微彎,笑意親近而不狎昵,“父親和裴家在這, 我怎麽能不回來。”

三年時光飛逝,足以令一個原本嬌養在深閨中的豆蔻少女脫胎換骨,經過世事歷練,論容貌骨相氣質,只怕是原來最親近的侍女恐怕也認不出裴蘭昭了。

少年眉目雅致清秀, 如芝蘭玉樹般,更多了一些歷經風霜的深沉,還有無所懼的銳利鋒芒。

聽到傳信說裴蘭昭去西域的時候, 著實令多年來身居高位又萬事處變不驚的裴太師也變了臉色。

西域之地天高地寒, 出關後途中也會經過大周的強敵北狄,還有突厥,吐蕃等地方, 一路上可謂是危險重重。更別說她只帶上了幾個人, 就是帶上一千精兵甲衛,也不可能完全確保安全。

之後裴太師私下裏派出了不少人手去追尋, 還下令給邊城都護府中的親信將領。

直到顧然安然無恙回來, 裴太師才放下心來, 剛想傳信狠狠處罰一頓,就得知了汗血寶馬和棉花的事。

這下裴太師也顧不得訓斥女兒了,若不是他身為一朝太師還需要坐鎮中樞,裴太師都恨不得立馬趕過去看了。

良馬,永遠是這個時代極為重要不可或缺的軍需物資,而且還很大地影響著一場戰爭的勝敗。

就拿裴太師在輔政之初,北狄來勢洶洶,最終因為裴太師運籌帷幄,以少勝多以奇制勝地大敗敵軍,成功震懾了諸邊異族國家,也成為他此生累累功績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對於裴太師來說,什麽以少勝多,以奇制勝,說白了就是一個險字。

若是當時大周兵強馬壯,國力雄厚,還需要靠他取巧設計分裂北狄內部造成大亂以取得勝利麽,還不如大軍壓陣,直接橫推過去,一個不服就是幹。

制約大周軍事方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良馬數量稀少。

中原地帶自古少產良馬,不然也不會有那句千裏馬的諺語了。

馬匹的馱重能力和行軍耐力弱,也就意味著即便與異族交鋒勝利,也難以追擊,所以常是強盛的異族北下侵擾邊塞,而少有中原軍隊往北追擊,能守衛住疆域邊境已是不容易了。

而北方和西北遊牧民族地區都出良馬,尤其以西域的馬最為優良。

但是北方異族部落也有聰明人,意識到良馬對中原政權軍事實力增長的重要性時,便共約不以馬與中原交易。更是隔絕了中原與西域之間的貿易,不讓西域的上等馬種流入中原。

在大周太宗皇帝時期,曾有商人獻上一匹千辛萬苦從西域得來的汗血寶馬,便得太宗皇帝大喜,賜爵位以及萬金。

可惜當時僅此一匹,而且可能是不適合中原的氣候水土,那匹寶馬養在禦林苑中不到半年便病死了,還惹得太宗皇帝哀嘆不已。

而這次,顧然不僅帶回了數量相當多的汗血寶馬,還在西域諸國的眼皮子底下學到了培育良馬的技術。

這怎能不讓裴太師大喜。

雖然心中無比驕傲,但裴太師仍舊板著臉訓斥女兒道,“你也讀了不少書,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的道理你應該明白。”

哪怕類似的話在傳到邊城的信中說了不下十遍,但再見到真人時,裴太師還是忍不住嚴厲訓導,雖說良馬和棉花皆是有利於大周江山之物,但壓上他親生骨肉的生死,裴太師還是不舍得的。

顧然一副知錯就改的誠懇態度道,“讓父親擔心了。”

以裴太師這種屹立朝堂多年不倒的老狐狸,一眼就看出她這話說的真心,但能不能做到就不一定了。

裴太師沉吟道,“這次回來後,你就跟在我身邊吧,”

這不僅是為了防止女兒再將自己置於險惡之地,裴太師也是想將她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了。

顧然眨了眨眼,問道“那我的那些產業呢?怎麽處理?”

若說西域之行,是顧然一時興起就跑出關外去了,那麽她真正幹的事就是搞商業發家致富了。

便是這經商一道,這也超出了裴太師的預料,原以為只是小打小鬧,顧然甚至沒有動用裴家的銀錢和商鋪產業。僅以那十萬兩黃金為原始資金,短短三年時間就在江南迅速崛起。

尤其在打通西域貿易之後,更上一層樓,所經營的產業如雪球越滾越大,竟然都不輸於數代豪富的鄢陵梁氏了。

若是只有自己一人,顧然可能還會徐徐圖之,溫水煮青蛙,吞下市場。但背後有裴太師這個親爹當靠山,顧然幾乎是放開手腳,大展雄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