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大碗面

“好大的雨!”

開封府東的驛館內,一名驛吏看著外面如注的雨幕嘆道。

“可不是!”同僚在他身後笑道,“不過這雨來得也算巧了,前幾日麥收,晴天大日頭,正好割麥。這些日子豆子要狠長,正缺雨水。”

驛吏不過是不入流的“吏”,俸祿微薄,還要靠家中田畝貼補才好過活。

開封府往東一帶多種麥豆,許多驛吏家中也是如此,前些日子久旱不雨,對麥子固然好,可其他莊稼菜蔬就苦哈哈的,眾人不免十分煩憂。

如今見大雨下來,便都松了口氣。

兩人正說著閑話,忽聽遠處一陣有節奏的動靜傳來,當下對視一眼,迅速站起身向裏面喊道:“來差人了,十人以下,快準備!”

常年做這行的,必能在瞬間分辨出馬蹄聲和基本數量,以便隨時接待。

連通驛館的官道只有驛夫、官員及其家眷,或是拿著朝廷特殊批文的趕考學子才能走,而驛夫一般單人獨騎,身上佩戴響鈴,尋常官員往往坐車,學子們則大多腿兒著,或是騎騾子,聲音都不對。

而西邊來的這一撥並無鈴音,人數不多,速度又快,十有八九是開封府出來辦差的衙役或武將。

眾人正準備時,馬蹄聲已急速逼近,不多時,果然從拐角的密林後轉出來一小彪人馬,粗粗一看,大約七、八個.

這群人騎術極佳,絲毫不懼雨天疾馳,數十只鐵蹄重重踏在積滿雨水的泥坑中,濺起好一陣泥淘水浪。

不過眨眼功夫,一行人就到了驛館門口,早有準備的眾人一擁而上,幫他們牽馬入欄喂草料,又要公文看。

為首的是個極其年輕俊秀的武官,下馬後先回頭看了一幹同伴,確認無誤後才道:“開封府軍巡使謝鈺帶人往東河盛安鎮辦差。”

當下有驛吏核對著記錄下來,又按照個人品級去準備屋子。

“大人快請裏面歇息,馬上有熱水、姜湯送上,可還要替換衣物?”

靠近京城的驛館也算大祿朝的門面,大多條件不錯,附近采買也便宜,因常有達官顯貴在此停留,各色日常起居所需都是齊備的。

謝鈺道:“衣裳倒不必,熱水多備些。”

開封府的人都習慣了說走就走,日常屋子裏都放著個包裹預備出門,替換衣裳和慣用物品都是現成的,倒也不必用外頭的。

驛吏們一一記錄,才要離去,卻見眾人紛紛解了蓑衣和鬥笠,露出臉兒來,裏面赫然有個年輕的漂亮姑娘!

幾人禁不住愣了愣。

這年頭,女人也要跟著出門辦差了麽?

夏日的雨來得急,去得也快,謝鈺一行人昨天傍晚從開封府出發,跑了一夜加這大半日,中間雨停了又來,來了又停,更兼疾風,便將眾人澆了個透濕。

當下也不多話,便都先去沐浴更衣。

諸人都是麻利的,過了約莫兩刻鐘,便紛紛去謝鈺屋內大廳匯合,一邊嘶溜嘶溜喝姜湯,一邊討論案情。

他們這次要去的盛安小鎮隸屬東河縣,按理說發了案子,自有當地縣令處置,或是案結,或是陷入困頓再報給開封府不遲,可來的人卻說剛一發現屍體,縣令陳維就命他們即刻上報。

馬冰十分不解,就問了出來。

那來報信的衙役見謝鈺等人並未阻止,便老實回道:“姑娘有所不知,本地情況著實有些復雜……”

原來早年那盛安小鎮不過依河而建的小鎮子,後來不斷有人去河對岸營生,又與當地人結親、成家,便漸漸蔓延至河對岸。

後來朝廷為方便管理,以河為界分割,河東為東河縣,河西為西河縣。

原本也是要將盛安小鎮一分為二,奈何多年下來鎮上百姓早就互結姻親,往來生活,譬如說張三住在河西,他家老娘卻在河東養老;王二麻子家在河東,卻要每日早起去河西的小鋪子上開門營生……

若果然分割歸到兩縣,且不說戶籍文書要全部重做,光每日盤查身份便是個大麻煩,又要增加關卡……故而最後也沒割成,如今便還是屬於東河縣管理。

如此一來,一座鎮子化作兩半隔河對望,中間連著大橋,百姓生活倒也便利,只苦了兩縣官員。

因那盛安小鎮在行政上屬於東河縣,可偏偏有一大半坐落在西河縣,鎮上百姓籍貫更是兩縣混雜,故而十分難管。

而這次發現的無名男屍正位於河中央,身上暫時也沒發現能證明身份籍貫的文書,一時兩個縣官兒誰管也不是,誰不管也不是。

東河縣的百姓發現後立刻報官,而縣令陳維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擅長教化百姓、治理農桑,卻唯獨不大擅長斷案。

而如今正值豆田生長的關鍵時期,又逢夏日汛期,還要組織即將到來的秋闈,任務既多且重,著實有些分身乏術……

此案必然需要兩縣聯查,可他又不夠級別直接要求臨縣配合,光交涉便是好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