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相比於還能有空想一想密碼本的大哥和三哥,易寒星最近要苦惱多了。

沒別的原因,只是因為醫院藥不夠了。

易紅星在前線每天睜開眼就是搶救,有空也是在手術台上等待觀察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也沒工夫管藥物的問題,而一直負責護理換藥的易寒星和程深等人很容易就發現藥物和醫療器材不夠。

最起碼,醫院已經讓大家回收紗布,說是雇人洗紗布,舊紗布要曬幹再用了。

“這紗布本來就是一次性使用的,洗幹凈也不代表就沒有病菌了啊。”易寒星聽到醫院的決定,就覺得著急。

“沒辦法,先不說日本人封鎖了周圍的港口,我們找不到購買藥物的途徑,就是找到了,大家捐款還不知道夠不夠買這麽多人的藥物。”秦觀宇說道:“本來國外給我們賣磺胺之類的救命藥,就限制數量,還把價格炒的極高。”

聽到秦觀宇這話,易寒星也倍感無力,這自己知道磺胺是在百浪多息當中提取的,但是問題是外國連百浪多息這種染料都限制向國內進口,自己也知道土法青黴素大致的步驟,但是青黴素的去毒和提純是個大問題,土法制作的青黴素是救命還是送命都不好說。

其實直到現代,青黴素才登上抗生素使用榜前列的位置,近代即使知道青黴素,但是因為毒株的原因,一直沒有大規模進行使用,中國也是八十九十年代才將青黴素作為最常使用的抗生素。

面對藥物緊缺的情況,易寒星有心無力,雖然租界內一些醫院仍然有少量部分藥物,但是那些藥物也要應對上海這邊普通群眾生病的需要,不可能都拿來救治軍人們,對於因為藥物緊缺導致很多軍人無法好好康復的情況,易寒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著急的不止易寒星一個人,程深、秦觀宇,以及許多做志願者的同學們,都為此而著急,一群人聚在一起想辦法,卻都覺得無奈。

這個時候,易寒星突然想到一件事情:“我記得很多公司在上海都建了倉庫,遠洋運送過來的物資都在那裏暫時存儲,之後才向內地轉運售賣,你們說倉庫裏面會不會有我們需要的東西比如說藥品?”

“絕對有!”另一個同學說道:“我爸之前還提到過,戰爭開始之前還有一批藥物運送到了上海,沒可能怎麽快就被運走的。”

“有人知道那些倉庫的位置嗎?有沒有在我們軍隊的管轄內的?”易寒星問同學們。

“我知道一個。”一個同學說道:“我之前去過那一塊,最近在醫院聽傷兵們提到,其實不是我們軍隊的管轄之內,但是也不是日本人的轄區,那裏也不是交戰地點。”

“所以到底是哪裏?”

“就在英美租界隔蘇州河相望的那裏,六層大樓,儲存了好多家洋行的物資。”

“那等什麽?倉庫裏有藥,拿來用能多救多少人啊!”

“可是那都是人家公司的東西,我們擅自拿了不好吧。”

“這事急從權,有什麽不好的?難道會比命重要嗎?”

“就是我們想拿,難不成你能越過封鎖線拿到它們?那裏可是有駐軍的,日本人可是在蘇州河沿岸虎視眈眈呢!”

“這…”

易寒星心想,等日本人占據上海之後,這些倉庫可沒聽說有幸存的,外國的商人抗議兩句,日本人說拿到倉庫就是空的,讓商人們去找中國政府,扯皮到最後變成了一筆無頭公賬,就好比西方國家宣布收走俄羅斯商人的財產,戰爭都打起來了,誰還管得了這些?

也因為如此,易寒星冒出想法:既然如此,還不如拿了倉庫裏的東西多救一些人,反正都是要被日本人栽到頭上的。

顯然,有這個想法的不止易寒星一個:“這我們和日本人都用大炮互相轟了,多轟壞幾個倉庫也是正常的吧?”

這話一出,靈醒的人立馬反應了過來,不由考慮起來。

“那再正常不過了,我們郊外很多村莊不是說都毀了嗎?”有人接話道。

“對啊對啊,而且我們經過艱難的守衛,仍然不小心被日本人奪去了倉庫所在地,等再奪回來的時候發現日本人把倉庫都搬空了,這實在是因為我們武力不足,我們非常樂意接受外國資本的軍火捐助,扛起槍炮幫助他們向日本人討回物資。”有人幫著圓。

易寒星聽著十分想笑:大家都是人才啊。

“我們單是在這裏想沒用啊,關鍵是怎麽把物資‘拿’出來?”易寒星引導大家問道。

“我們幫裏有些兄弟是崇明那邊村子裏的人,水性都很好,只要能拿到貨,也許能帶著從河裏泅水過來,這樣還能避免路上碰到軍隊。”秦觀宇自告奮勇地說著。

“這大冬天的,他們行嗎?”

“從小在海裏討生活的,難道因為水冷就不下去了?”秦觀宇說著:“放心吧,每個都是冬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