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互助殺人事件,在社會上無疑是一件細思極恐的惡□□件。

無論是建立論壇來唆使引誘他人犯罪,放大普通人內心的仇恨和殺意,還是無聲無息地制造數不清的懸案,使得美國警界焦頭爛額,這些都足夠令人心悸。

在團隊作案一事曝光之後,美國警方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刻意將犯罪集團的組成渲染得可怕而強大,以此為自己長時間的無能和對真相的漠視搪塞借口。

所以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名氣不小的,在美國蟄伏了將近三年的犯罪團體的領頭人,竟然只是一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純粹的惡嗎」

「你有勇氣向欺淩者揮起屠刀嗎」

「你認為自己遵循著混亂的正義嗎」

灰色網頁上以這三行字為大標題,都極具誘導效應。

第一句引導來者聯想自己仇恨的對象;

第二句給仇恨對象下定義為“欺淩者”,且將“殺人”定義為“勇氣”與“屠刀”;

第三句安撫來者"你是正義的",告訴來者“殺人是一種審判,一種混亂守序的行使正義的方式”。

最膽大心細的是,灰色網頁的設計運用了心理學的催眠技巧,讓來者不自覺感到壓抑難耐,內心無處宣泄的憤慨在這種情況下太容易被引誘出來了。

以及,犯罪團體還有堵死外來者後路的一招,就如同松下案件中便利店老板的遭遇——這個團體會針對特定對象選擇性出手,幫他們殺死仇恨者,以此來逼迫他們下定決心。

「和我們一同沉淪在罪惡中吧」

沒有人知道這個團隊最初有多少人,又把殺人的屠刀傳遞到了多少人手中。

如果不是團隊裏某一夥人沒長眼睛,把目標放在了黑衣組織在美國的分部,甚至盯上了貝爾摩德,最後也不會落得個破滅加曝光的結局。

不過他們的領頭人能夠逃到日本來——這件事打從一開始就很微妙,像是有人故意放水似的。

領頭人小姐站在米花酒店的頂樓邊緣。

她眺望著遠處的鐘樓和月亮,而今夜的風也格外溫柔。

她聽見身後傳來毫不遮掩的腳步聲,於是她笑著回過頭。

來人銀發綠眼,一身黑衣,裏面的高領將脖頸遮得嚴實,蒼白的皮膚以及纏著繃帶的手,冷冽的神情——

他身上有種讓人心悸的渾然天成的禁欲和性感。

女生眉眼彎彎地望著男人,道:“今晚的月亮很美,不是嗎?”

她的目光繾綣而溫柔,卻又閃爍著過於興奮的狂熱。

她步履款款地朝男人走近,然後在五步遠的地方停下,紳士般行了一禮,聲音含情:“那天的天台,非常榮幸,我也在。”

在那之前,她從未想過,世界上存在這麽一個人,能夠讓她如此想要靠近,如此想要臣服。

銀發與黑衣,鮮血與刀刃,呼吸間輕松寫意地握住犯人刺來的尖刀,表情沒有一絲變化,好像手心的痛覺對他來說不過爾爾。

藏匿在暗處的幕後者明白,以琴酒的身手,不可能會被這種人傷到,所以一切只能是琴酒為警方準備的一出劇目。

從琴酒假意被“脅迫”,踏入天台開始,這一局的下棋者,就不再是她了。

琴酒挑了下眉,似乎笑了,又似乎沒有,笑容隱在昏暗的夜色裏看不真切。

他沒有一點驚訝:“我知道。”

小林奈惠歡喜地眨眨眼睛,聲音輕快:“我知道瞞不過大人。”

這尊稱一經說出口,很多事就已成定局。

琴酒微微頷首:“你很會演戲。”

小林奈惠笑著:“大人也很會。”

她恐怕是除了琴酒以外,對那日天台所發生的事最清楚的人了,就連身處局中的堅村植都被蒙在鼓裏。

故事的開始是小林奈惠精心策劃,步步設下陷阱。

故事的結局是意料之外的入局者輕描淡寫地將結局改寫得更無可挑剔,把小林奈惠完完整整地摘了出去。

“大人。”

小林奈惠語氣莊重,一字一句都十足懇切。

“請讓我追隨您吧。”

這話意義似乎不簡單。

琴酒是奉boss之命前來招攬組織看中的人才——組織向來歡迎天生的犯罪天才,躲在幕後的操盤手。

不過,眼下的情況好像有點歪?

琴酒看著女生眼裏對自己不加掩飾的狂熱,一時沉默。

忠於組織,和忠於琴酒,這兩者有區別嗎?

琴酒沉默半晌,覺得沒有。

只要他是忠於組織的,那麽小林奈惠也勢必會忠於組織。

這樣就夠了。

小林奈惠看著銀發男人淡漠地點頭,眉眼間似乎有些疲倦——或許是因為高強度的任務加上傷勢,沒休息好?

她這樣猜測著,一邊在心底下定決心,要為大人分擔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