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陳輝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端著碗勺道:“我這面哪能賣那麽貴啊,再說大閘蟹在我們這兒可便宜了,你們這一碗面的成本也就三四塊錢, 我賣六塊錢還能賺一小半呢。”

蘇甜訝異地看向許文華, “咱們當地的大閘蟹這麽便宜?”

“是啊, 就地撈上來的,當然便宜,我都跟我親戚那兒買的, 他給我的價格是最便宜的。”陳輝笑呵呵的,說道, “蘇主任, 你要是想買大閘蟹, 只管找我。”

“好啊。”蘇甜來時已經有所了解,慈吉縣的支柱產業就是大閘蟹。

這裏地處偏遠,四周都是大山,交通不便,想種地也沒有耕地, 只有慈濟湖能讓人們賴以生存, 可謂是“靠水吃水”。

慈吉縣的貧困,是意料之中, 畢竟產業太單一,又利潤微薄。

吃面時,許文華已經告訴蘇甜,“小蘇,你別看外面的大閘蟹賣的貴, 可實際上咱們這兒的漁民利潤微薄啊。”

蘇甜對水產市場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 她也沒理解許文華口中的“利潤微薄“到底是什麽概念。

直到第二天她正式入職, 參加會議,才明白當地的大閘蟹產業發展得有多艱難。

慈吉湖裏的大閘蟹產量並不多,而且因為上面的政策,不能過度捕撈,在重量和大小的限制下,大閘蟹就更加稀少。

更何況,大閘蟹的黃金期也就那麽幾個月,其他時間人們都是不怎麽吃蟹的。

物以稀為貴,雖然大閘蟹販賣出去的價格很可觀。

但是,慈吉縣當地的漁民因為條件有限,捕撈起的大閘蟹都是以很便宜的價格上繳到當地的水產公司,由水產公司負責運輸、售賣。

蘇甜看了下報表和往年的數據,漁民們的收入簡直沒眼看。

她嘆了一口氣,聽到許文華說道:“小蘇,你有意見快說說看?”

蘇甜看了眼自己的筆記本,有條有理地說起來,“那我就淺談一下我的想法吧,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第一,目前慈吉縣漁民們對大閘蟹的捕撈全靠天意,我想大家可以把命運掌握到自己的手裏,更何況總是捕撈野生大閘蟹受限太多,大家覺得嘗試養殖大閘蟹怎麽樣?”

許文華搖搖頭,嘆息道:“小蘇你不知道,這個我們也想過,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每批投下的蟹苗都會死,慈吉湖裏的水養不活它們。”

“……而且野生大閘蟹的肉質鮮嫩,蟹黃豐滿,那些養殖的大閘蟹根本比不了。”有幹部補充發言。

“是啊,我們的大閘蟹能銷出去就是打著野生的賣點,如果是養殖的,只怕更沒人買了吧?”又有人附和。

蘇甜點點頭,記下大家所說的這些困難,她認真道:“別急,這些技術性難題我們再慢慢解決。”

“……第二個是大閘蟹季節的問題。如果說黃金期只有幾個月,那其他時間我們是不是可以養殖其他水產?並且開辟出一些大閘蟹的衍生產品?”

許文華點點頭,又道:“小蘇,你這個想法很不錯,只是水產養殖也有同樣的問題,慈吉湖是有些奇怪的,請了專家來也看不出門道,它養不活外來的蟹苗魚苗,而且,裏面野生的大閘蟹非常鮮美,但捕撈上來的野生魚卻很一般。”

其他幹部也解釋道:“是的,那些魚咱們當地人吃吃還行,如果費大力氣運出去,根本賣不了高價,甚至還要虧本。”

大家早已經集思廣益想過很多解決辦法,但都沒用。

蘇甜剛來的時候,大夥兒還覺得振奮人心。

但現在越說,大家就越低落。

再有能力的幹部,再好的點子,也抵不過硬件條件太差啊。

慈吉縣的地理環境和位置以及這慈吉湖,都太不爭氣了……

蘇甜無奈地垂下眉,看向自己筆記的最後一條。

“那價格呢?大閘蟹在城裏至少都要一二十塊錢一只,尤其慈吉湖還是野生大閘蟹,我昨晚已經吃過了,肉質非常鮮嫩,蟹黃又飽滿流油,比市面上那種養殖大閘蟹應該要好很多,我看至少能賣三四十一只,漁民怎麽才收到三四塊錢?”

“這也沒辦法呀,是水產公司老板定的價,漁民們都沒有銷貨渠道,也沒有運輸條件,都只能賣給他。”有位幹部很無奈,也很內疚,“我們縣裏也給想過辦法,但沒有人家專門做水產的銷售路子廣,運輸之類損耗也大。”

"我每年都會查看這家公司的報表,他們的確也只掙了點本錢。”許文華同樣無奈道,“慈吉縣太偏僻,很多段山路顛簸,運輸時間也長,到城裏那些蟹要暈一大半,而且這水產公司也只是中間商,他都是按斤賣出去的。”

蘇甜試探地問:“這家公司老板是誰?我能和他見見面嗎?”

“當然可以,他叫張德元,是土生土長的慈吉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