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增加了一千字,建議重看](第2/3頁)

一年前他調任進京入職十二衛,在威武侯手下做事,在五皇子一事中被牽扯落馬。

他拍拍屁股走人,新任汴州節度使卻沒地方收稅了,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筆帳。恰逢周侍郎來汴州治理水患,需要數十萬白銀。

這筆錢國庫批了一半,另一半則需要他自己想法。周侍郎想得很好,現任節度使和他同是太子黨,他便準備讓汴州當地出這筆錢,畢竟治水對當地百姓百利而無一害,早建成早好。

結果他來了才發現,上任節度使這孫子把錢都收完了,以至於繁華富饒的汴州當地也沒錢了!

周侍郎這次來汴州身上背了任務,皇帝虎視眈眈,一年內不能治理好水患他必遭殃。

他也是個狠人,一不做二不休幹脆也效仿上任汴州節度使,提前收未來十二年的稅。

周侍郎這麽做,最先急的不是當地豪紳百姓,而是現任汴州節度使。

節度使手握兵權鎮守一方,負責抵禦外敵。他養兵也要錢,現在周侍郎他們這麽一搞,他未來十二年失了一大筆稅款,還搞個屁啊!

汴州節度使直接一紙訴狀告到朝廷,要求懲治周侍郎,否則他就不幹了!

其實要負最大責任的是上任節度使,但人家都死了,總不能拉出來鞭屍吧。

何況大家都清楚,上任節度使是為陛下做事,收的那筆錢大頭都給了陛下,繼續論下去就要查到當朝天子頭上了。

今日朝堂上,大家爭論的依舊是此事。

太子黨中有人覺得節度使膽子太大了,一言不合威脅朝廷辭官,那就別讓他幹了。

五皇子等人以及少數太子黨認為應當懲治周侍郎,不能同意他提前收稅的做法。提前收稅本就不可取,相當於剝削百姓利益,做這種事的就不是好官。

保皇黨則斷言上任汴州節度使和那幾十名被提前收稅的豪紳有勾結,對他們承諾的稅款好處過多,對方已經遭罪伏法,這筆錢朝廷沒必要認。

如果不認那筆八年欠款,周侍郎收走的便只是未來五年稅款,現任節度使也能夠容忍這筆損失。

群臣各執己見,總共分為四派,翻來覆去爭執。

陳皎站在上面看戲,可以說是津津有味。她早就知道這件事了,只不過沒有參與討論。

朝堂上爭執聲高昂,太子殿下忽然道:“陳世子以為此事當如何?”

太子這句話就好像自帶聚光燈,朝堂上正在爭執的所有人同時停下動作,不約而同地看向上方的陳皎。

雖然眾人昨日便得知太子將提攜陳皎入朝的消息,但今日真的看見那名站在太子身後的少年,心中依然為此驚訝。

早朝前半程,陳皎只是充當著傾聽者的角色,以至於大家都漸漸忽視了她。直到此刻她被殿下點名,眾人都愣住了。

陳皎正在看戲,聞言愣了下,下意識道:“微臣年紀閱歷比不上諸位大臣,說的恐怕會令人失望……”她第一次上朝,對朝堂還未熟悉,但也知道少說少錯,決定先慢慢熟悉。

太子端起案桌上的茶,嗓音溫和:“大膽講便是。”

聽到這句話,大家看向陳皎的目光更加不同了。雖然他們都知道陳皎受太子看重,可也沒想到殿下在這種時刻都不忘提攜她。

帝王心腹,不外如是!

陳姣也忽然靜下心,心中之前的擔憂徹底放下。

她略微思索,徐徐道:“周侍郎治水為國為民,此時罰他,恐怕會寒了人心。不妥。”

偌大的殿內,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上首的少年身上。

太子坐於椅上,正在飲茶:“嗯?”

陳皎又道:“百姓信任朝廷才會慷慨解囊,提前繳納稅款,上任節度使許下好處也是與民讓利。事關朝廷信譽,這筆錢不可不認。”

到底有沒有已經沒人可以查了。至於現任節度使威脅辭官的話,她根本提都懶得提。

陳皎鋪墊許久,終於說出了想法:“然上任節度使是否勾結貪汙,還需認真細查。微臣拙見,他被判謀逆,家中私產清點,來路不明的便退還汴州當地,屆時取多少用於周侍郎治水,可由他們自行商量。”

少年氣勢沉穩,聲音徐徐。底下臣子不再漫不經心,臉上流露出驚訝的神情。

大家以為陳世子只知機靈善變,對國事一竅不通。卻沒想到她看問題銳利,直指核心,點出了眾人爭論的關鍵。

陳皎言之有理,諸位大臣不由點頭贊同。唯獨保皇黨和五皇子等人面色不郁,卻無法直說。

節度使抄家所得財產,按照慣例要充入陛下私庫。陳皎此舉相當於是從陛下庫中撈錢。

然而他們卻無法直接反駁陳皎。總不能直接說這筆錢是陛下的,你不能動吧。

眾人心思紛亂時,謝仙卿淡淡出聲道:“諸位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