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皇位子嗣問題(第2/6頁)

明算也被劃進了科部,所以地位一下子拉高了,不少人因為有這個專業就擠著進這個部門。

一天考四科,等三天考完後,就是休榜日,休榜日將是考官們審核打分的日子,總共要十天,這期間不少考生十分不安。

之後不少文考生聽說女官女吏那邊宣榜了,二十個人全靠進去了,而且還有一個滿科分,為此還得到了陛下的面見。

文考生紛紛都認為這名女官要加官進爵了,結果陛下只是口頭表揚了一下這名女官,然後讓她離宮了。

什麽賞賜都沒有。

文考生又認為陛下出了名的公平公正,她是歷朝歷代以來最不會隨便封賞人的君主,一切都得以能力為主。

文考生聽說了這件事後,心情反而放松了不少,他們認為這場科舉一定會很公平的。起碼有陛下作為保障,他們就該放下心來。

之後的第十天,文考生在等榜之余,他們聽說那名滿科分的女官已經被調到江淮地區任當地府衙總捕頭,其他十九名女吏則是直接進入巡察衛再度進修。

第十一天,張榜日。

不少的文考生爭相看著紅榜,今年與往年鬼哭狼嚎不同,往年只有文科,一百個人只能擠著一個位置,現在文理科都有,一個位置十個人搶。

還有其他官科都是吃官飯的。

這次紅榜淘汰了一百五十七人,文科中舉二十五人,還是那般的激烈,但理科卻中了三百四十八人。雖說不是文政區的,但這些理科生知道現在是理科比較吃香,他們這些平民子弟能撈到官身已經不錯了。

更多的是找專業找對的考生,他們再也不必犧牲自己的長項去讀文科了。

文科雖然才二十五人,但他們的經綸能力還是可以被認可的,當然不排除其他區域會跨圈。

起碼下一次科考時,不少文考生轉科獲得比之前更好的成績,甚至是成就。

容錚看著這二十五名文科,她按照各個人的試卷分配適合他們的地方去了。而工部和刑部卻是她重點扶持的地方,所以工部和刑部的人必須以思想開闊,接納新事物為前提。

其他尚書接到了新鮮血後,他們像往年那樣安置新官。

於是這個時候,王首站出來反應了民間各地的刑事案件在增加,犯罪率也在增加,如果是往年肯定會有官員說是女人為禍,可現在官員們知道現在三國人員混合,風土人情不同,各有碰撞是難免的。所以刑事案件增加也是一個時代的拐點。

這就代表刑部要升級自己那套辦案理論了,當下看不爽王首拍馬屁的政敵們紛紛跳出來指責王首。

容錚看著他們指責王首,轉頭又很好心建議該如何破案,她忍不住無奈起來了。

這些家夥有能力是有能力,但樹敵的本事也不小。

王首更是仗著她的信任對政敵實施嘴炮打壓,朝廷上一度也喧鬧起來。

最後,容錚便讓王首加大偵辦力度,吸收各地人才,穩住各地治安。

葛秋也站出來表示兵部可以協助,這個喜歡爭功的老狐狸跳出來後,其他人也紛紛蠢蠢欲動起來了。

因為現在他們內部的事情基本已經可以達到控制的地步,所以不必擔心,倒是他們最近不如刑部那樣有存在感,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被陛下看在眼裏。

一群人爭來爭去,容錚也十分方便地利用這些人的矛盾主動調派去什麽崗位,分擔什麽事務,總之這些人只要在其職謀其事,其他的只要不過分,她都會列為可操作空間。

百官們似乎也知道她的禁區在哪裏,每次雖然吵,但也十分克制地吵不能逾越了陛下的禁區。

同時考上的理科考生開始被工部分刮了,王首也跑過來湊熱鬧,招理科考生進刑部。

開始其他人都嘲笑王首拍馬屁真是拍的不分輕重的份上了,後來,刑部因為有了理科生的增加,辦案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以至於到後頭,王首比袁漢還拼命搜刮理科生。

袁漢頓時引起了危機感,工部和刑部一度差點因為人才打起來了。

開頭沈立林葛秋鄭錢等人還不理解王首為什麽這麽做,等後頭,理科生協助破了盛燕人拐子大案後,理科生的價值得到了彰顯。

這些老狐狸紛紛開始搶奪這些理科生,可惜今年的理科生太少了,還全部讓袁漢挖走了,所以他們沒有落個好機會,也不敢學王首那麽厚臉皮直接跑到工部去挖人。

他們確實沒有去挖人,只是輪流請理科生吃飯,後來理科生就再也回不去工部被調到兵部吏部,戶部去了。

戶部的統計工作也在珠算方面的人才的幫助下,縮減了一半的效率。不少人有理科生在的地方都節省了效率,雖說理科生缺乏人情世故,但放在一些核心又不需要人情世故的地方,好處總歸大過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