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AM11:00, 宿舍。

讓·伍德耶対臥底跟實驗室沒有興趣,左右不過是些人類之間的勾心鬥角,其中再多的鮮血與感動也無法觸及他的心神。

與他相反, 歷史學家的心腸比他本人古板的表現柔軟多了:“老夫難以想象為了傳達這些信息出來,‘麥田’花費了多少代價, 而如果真如你所說, 所謂的請求聯絡是警示,‘他’或者‘她’現在又是什麽樣的狀態就更加難以想象了……”

“沒什麽難的, ”法國人隨意地翻看崔戈維工作台上的琳瑯書籍, “既然是不把人命放在眼裏的超危險實驗室, 最好的結果是被安樂死,最差的是生不如死……”

[讓:這裏有什麽有用的文件嗎,歷史學家手上應該有針対雪山的史料吧。]

[kp:過一個圖書館。]

[kp:讓圖書館20 1D100=18 成功]

不在意地訴說著無名臥底可能遭遇的淒慘下場, 讓沒有注意到崔戈維対他不贊同的目光,而是在靠近外側方便拿取的地方找到了一本吸引他注意的棕色書籍——《雪山怪談志異》。

“恕我直言,伍德耶先生, 即使是対陌生人,你的態度也太冷漠了, ”大半輩子泡在書籍當中的歷史學家不滿地說教, 他修剪齊整的胡須因為情緒而雜亂了一部分,“你対同類的感性非常低, 這代表了……”

“Doctor,這是什麽?”讓打斷了崔戈維対他的分析,晃了晃手中的不薄的書籍,“專業的歷史學家也會采納民俗怪談嗎?”

[kp:暗投 ??]

“研究歷史並不是片面總結前人發現的部分, 照搬陳詞濫調毫無意義,采納各種未被證偽的資料, 進行系統研究驗證,才是老夫的工作……”一談到跟自己熱愛專業相關的部分,崔戈維就將上一秒還在牽掛的事情連人帶事一起拋到腦後,令讓也好好見識了一番研究學者的無情。

“至於你手上的書……”崔戈維湊近辨認了下讓手上拿著的書,“這確實是一本民俗怪談的集合,但也是対在雪山發生過的怪異事件記載最全的一本,出版地點是跟雪原接壤的中國黃海邊的一家出版社,作者是一百年前親身經歷過降溫事件的當事人。”

讓翻開書:“一百年前的人還能知道現在發生的怪事嗎?”

“這也是這本書銷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崔戈維用詞嚴謹,“上面記載的事情時間跨度只有10年,但直到現在所有在雪山發生過怪事都能在書中的怪談故事當中找到類似的部分。”

[kp:你要讀這本書嗎?]

[讓:?]

[kp:整本書大約280萬字,故事或長或短共有139個,以你的閱讀速度每小時10萬字來計算,讀完整本書你至少要花28個小時。]

[讓:……你寫的?]

[kp:沒錯。]

[讓:280萬字?]

[kp:只多不少。]

[讓:那我……暫時先不讀了。]

[kp:嗯,改主意了隨時可以向我請求內容。]

[讓:好的。]

這家夥用心到令人害怕的地步了。

讓沒有立刻閱讀這本分量十足的書籍,而是彎曲書頁嘩啦啦地翻了一下,其中密密麻麻的文字跟時不時劃過的黑白插畫都令不愛讀書的法國人望而卻步。

“這本書很厚哇,”讓感嘆道,“真的有那麽神嗎,希爾德先生能夠給我舉幾個例子嗎?”

好學的年輕人請教知識,崔戈維沒有拒絕的理由。

“既然你這麽問了老夫就簡單地講幾句,”說完了全世界教職人員通用的開場白,擁有北歐血統的歷史學家侃侃而談,“你應該也知道,貝利爾女士是在房間裏被凍死的,周圍沒有冰塊或者移動屍體的痕跡,如同被憑空凍死。”

“密斯卡托尼克大學跟偵探社的人說那是某種‘懲罰’,”讓聳了聳肩,“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們是信的哪門子的‘懲罰’。”

“……老夫建議你將書翻到第48頁。”対整本書倒背如流的歷史學家輕車熟路,不用看就知道哪一頁寫著什麽故事。

讓從善如流地將書翻到崔戈維指定的那一頁。

“……余次日夢中驚醒,辰時過半,屋內唯余一人,尋同行者於隔間,喚同行者不醒,遂行進至同行者榻前,無聲息,余心大亂,觸之冰寒刺骨,觀之面結白霜……”

讓:……

[讓:文言文?!]

[kp:対啊,1920年白話文還沒有普遍使用。]

[讓:280萬字?]

[kp:対啊,你現在改主意要請求全部內容了嗎?]

[讓:……不了。]

法國人硬著頭皮往下看,文言文在他以往的冒險經歷中也不少見,畢竟中國國土那麽大,不少有趣的遺跡藏在綿延群山跟地面之下,用的大多是文言文。

[kp:讓文言文40 1D100=85 失敗]

遺跡文言文跟怪談文言文之間還是有差別的,讓沒有順利解讀整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