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薛玉潤坐上了鳳輦。

楚正則跨馬於儀仗前, 將告別之禮留給薛家人。

薛二夫人和錢宜淑率領諸位婦人送到了鳳輦前。

薛二夫人率先捧著一柄金質雙喜如意,放到了薛玉潤的右手上:“萬事如意。”

緊接著,錢宜淑將一個火紅色的蘋果, 放到了薛玉潤的左手中:“歲歲平安。”

薛玉潤將金質雙喜如意和蘋果都攏進懷中, 抱在膝頭,笑應道:“歲歲平安, 萬事如意。”

這是她們對她最誠摯的祝福, 同樣也是她對她們, 最真切的期盼。

待薛玉潤這一聲畢,禮官唱喝道:“起轎!”

十八名鑾儀衛校尉擡起鳳輦。

婦人們在鳳輦外跪送,而薛老丞相率領薛家子弟跪在大門外送行, 齊聲道:“皇後娘娘,千秋長安!”

*

此時已近黃昏, 沿街高掛的紅燈籠, 都亮了起來。

在半暗的天色下, 提爐侍衛手持鳳頭提爐, 走在最前端, 引導儀仗前行。禮樂開道,宮女和宮侍左右扶著鳳輦, 金甲衛在後乘騎護從。

數百名宮女和宮侍的手中都執著彩繪宮燈,或是鸞鳳呈祥、或是百子千孫、或是大紅雙喜。讓行進的儀仗, 宛如沿著燈海銀河,一路往太和門去。

這一次, 沿途之中,可聽聞的不僅是“皇上萬歲萬萬歲”, 更緊隨著一聲“皇後千歲千千歲”。

留在高台的成雙成對的老叟們, 再一次瞧見鳳輦之前, 如尋常人家娶婦的新郎官一般騎馬慢行的皇上時,哪怕他們老眼昏花,也總覺得能一眼瞧見皇上臉上,更深的笑意。

好像來時他收斂鋒芒,如玉韞珠藏。

而接到皇後以後,便是寶劍出鞘,勢不可擋。

這讓他們愈發的好奇鳳輦裏的皇後娘娘——他們當然不敢打量,更何況,皇後娘娘的身影被掩蓋在紅錦帷後,不知該是何等的絕色。

想也總該是天仙之貌,才能得皇上這般愛重吧。

——不然,為何要費心,特意找來他們這老來相伴到白頭的夫妻,又為他們設白首宴呢?

*

比宮外的老叟們幸運些,宮中的宮女和宮侍,都能瞧見皇後著鳳袍的模樣。

他們恭迎鳳輦在太和殿的台階前停下,等候宮令女官導引著皇後走出鳳輦,然後接過她手中的蘋果和金質雙喜如意,遞給了她一個寶瓶。

這寶瓶裏裝了珍珠、寶石和錢幣,捧在掌心該沉甸甸的。

但皇後蓮步緩趨,腰間的珠玉流蘇禁步,不聞絲毫珠佩相撞的亂聲。

她與列松如翠的皇上站在一處,真如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

甚至,在皇後跨過檀香木燒的銅火盆時,宮女托著皇後的裙擺,皇上則親自扶著皇後,跨過了銅火盆。

“祛邪而體常康,避害而子嗣昌!”

隨著禮官唱喝,宮女撫平皇後的裙擺,宮令女官接過皇後手中的寶瓶。

而皇上,則未曾松開相扶的手。

*

太皇太後和太後於太和殿設儀架,等候帝後的拜見。

太皇太後看著楚正則扶著薛玉潤向她走來,目光中滿是慈愛。從前趴在她膝頭數星星的小姑娘,一轉眼,也出落成了如此標致的模樣。而從前那個在她面前,總板著臉,一絲不苟的小郎君,眼底也終於有了幾分鮮活的意氣。

她看著他們長大,心底竟既有嫁女的不舍,又有娶婦的歡欣,最終,皆化作染上眼角眉梢的喜意。

“跪!”

在《儀平之章》的禮樂聲中,楚正則和薛玉潤,攜手跪在拜褥上,面向太皇太後三跪九拜。

太皇太後並沒有說什麽告誡的話,只和藹可親地道:“白頭偕老,永結同心。”

且不說對新婦要說些許誡語,就說這“白頭偕老”,本也不該說。論理,皇上萬歲,皇後千歲,皇上總是要比皇後長壽。許太後坐在太皇太後的下首,聽到時不由得微微一怔。

可眼前的楚正則,眸中一亮。

素來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帝王,此時,故意放縱自己流露出格外的喜意。

許太後看得真真切切,心底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這樣的情深,她當初怎麽會瞎了眼,覺得能提前給楚正則安排四妃九嬪?

待薛玉潤和楚正則向她三跪九拜,許太後也將先前打好的腹稿拋得一幹二凈,溫和地道:“琴瑟和諧,早開枝葉。”

楚正則和薛玉潤齊聲跪謝。

“興!”

隨著禮官的唱喝,楚正則扶著薛玉潤一起站起身來。

“禮成。恭請皇後入洞房!”

*

薛玉潤仍蓋著紅蓋頭,既瞧不見眼前的人,也看不到周遭的環境。可楚正則一直牽著她的手,他的力道不緊不松,她的心裏,便無比的安定。

直到禮官奏罷那一聲“入洞房”,握著她手的人,忽而一滯,連手上的力道也緊了些。

不知為何,薛玉潤的心也跳得更快了些,要不是此時殿中依然在奏樂,她都要怕上首的太皇太後和許太後,會聽見她壓抑不住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