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新兵已經開始躁動, 隨時可能沖擊城門,形勢緊急,廣庭郡郡守不敢耽擱, 當即帶著人舉著白旗、擡著喬烈的屍身去到城墻上。

大營中的各郡精銳見狀紛紛面露詫異之色, 不少人嘩然出聲,悄聲議論:這是要降了嗎?不打了嗎?擡出來的又是誰?

平川、青陽二郡領兵的人紛紛回到各自的營帳通知投降之事,先穩住軍心, 以免亂起來讓沐瑾的大軍趁機攻進城, 真把他們屠個一幹二凈。

喬烈的隔房堂弟喬煦接管了青山郡的軍隊。

喬烈的爺爺跟喬煦的爺爺是親兄弟。博英郡侯喬嶽這支算起來人丁較單薄,在他這輩,除了叔父家的兄弟,只有一個親兄弟叫嶽周,過繼給外祖家繼承家業隨了母姓。虎嘯山一戰,嶽周和兩個兒子全部戰死, 連個後代都沒留下。到博英郡侯這, 他有三個兒子,長子喬烈, 次子喬莊, 還有一個才十五歲大的小兒子喬泰。喬泰年幼,由博英郡侯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派了他二叔公的嫡長孫喬煦跟著喬烈過來。

喬煦擔任青陽郡兵曹,在兵權上僅次於郡尉喬烈。

此戰,博英郡侯把郡尉、兵曹都派了過來, 且都是他嫡親的子侄,可見重視。他的這番安排, 原是給各郡吃定心丸, 讓各郡追隨他跟英國公結盟攻打沐瑾, 結果誰都沒有料到這場仗會打成這樣子。

喬煦是想跟沐瑾大軍決一死戰的,可形勢到了如此地步,便是底下的兵卒們願意隨他跟沐瑾的軍隊戰死最後一兵一卒,也不過是白白送死罷了。如今青山郡的兵力只剩下一萬不到,拿什麽跟沐瑾拼命?

他只能吩咐手底下的,棄械脫甲投降。

他們得先活下來。以沐瑾以前的做派,只要他們投降,不過是派去修幾年路就會放回去,等到將來再回青山郡,再慢慢圖謀就是。若是現在全死了,才是萬事皆休。

世子拿命給他們換一條活路,從千總到兵卒們心中悲痛,恨不得把沐瑾千刀萬剮,卻也只能忍著心中悲痛,脫下盔甲、放下武器,準備投降。有忠心者,則將短刀悄悄藏於袖子裏,想看有沒有機會能行刺沐瑾,給世子報仇。

沐瑾正在大帳中清點收上來的第一批秋衣。

大軍有兩套秋衣,一套穿的,一套換洗的,明天冬衣就到了,便把換洗的秋衣收上來準備上。

他麾下的兵將個個富到流油,最不缺的就是吃穿,深知大將軍最惦記的其實就是吃穿問題,絕不會餓著凍著他們,秋衣交得格外痛快。好多莊奴、佃戶出來的兵卒在交秋衣時,格外感慨。他們跟郡城中的那些新兵都是一樣的出身,可現在早已經是天壤之別了。都是當兵,這待遇、前程、身份地位可真是大不同。

兵卒們衣服交得痛快,衣服收得多,而且因為沐瑾一向對衛生有要求,交上來的衣服都疊得好好的,分成十件一捆,十捆一堆擺放。打仗,沒有時間洗衣服,衣服都挺臟的,不過如今有得穿不凍死就不錯了,沐瑾覺得要是對面的新兵敢挑剔,就讓他們凍著去。

一名千總帶著幾名貼身護衛的親兵騎著快馬來到沐瑾身邊,翻身下馬,抱拳行禮:“將軍,對面城樓上舉白旗了,還擡著具蓋著白布的屍體,喊話是廣庭郡守攜博英郡侯世子喬烈的屍體前來投降。”

屍體?博英郡侯世子喬烈的?沐瑾心道:“這麽麻利的嗎?怕不是得有詐吧?”他說道:“把人領過來。哦,對了,領來前先驗屍,確定是喬烈本人,並且真的死了再領來。派個軍醫過來,再驗驗有沒有在屍體上投毒什麽的,得防著他們借著擡屍體投降之名暗派刺客來殺我、或者向我下毒。”

千總應道:“將軍所言甚是。”抱拳領命,先去軍醫營請了軍醫,然後帶著軍醫去到陣前。

這會兒廣庭郡守已經帶著人擡著喬烈的屍體翻過了堆得比城墻還高的石頭堆,來到了軍陣前方。

宣傳兵站在軍陣最前面還在那扯開噪子喊話,為了聲音能傳到城裏,他們站的位置離城墻一箭之地都不到,對方隨便派些弓箭手出來就能把他們給結果了。可是,宣傳兵的身後就是大軍,隨時可能再次朝著城中發起攻擊。

廣庭郡守剛來到陣前便聞到濃烈的血腥味,兵甲森然的氣息猶如黑雲壓下,令他本就沉甸甸且忐忑的心情更加壓抑。

他現在就是悔!若是當初學臨江郡該有多好,兵和田地莊園沒有了,至少商鋪、宅院能保留下來,還可以做買賣、考官,哪像現在……能活條命當俘虜都已是不易。

沒一會兒,便有位穿著千總服飾的人來著兵卒和軍醫來到廣庭郡守跟前。

那千總掃了眼廣庭郡守身邊跟著的兩個幕僚模樣的親隨,又掃了眼蓋著白布的擔架,擡手一揮,他身後的親兵立即上前給廣庭郡守和兩個幕僚搜身,從頭冠檢查到襪子,什麽都沒搜出來,才回去向千總稟報:“稟報千總,沒有藏刀兵暗器也沒看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