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3頁)

孫潛說:“夠的,還買了些運糧的苦力。”

賴瑾問:“買?”搞運輸的苦力可都是青壯,有賣家肯賣?

孫潛瞧出賴瑾的疑惑,湊上前去,壓低聲音說:“聽聞縣尉要出缺。”

賴瑾了然。這是看上縣尉位置,私下塞好處呢。大盛朝不講究奉公守潔,送上門的好處,不收白不收,還能解決運糧的事情,挺好。

他沒在縣城逗留,帶著大軍直奔鄭鄉。

鄭氏塢堡被圍多日,見外面的大軍遲遲不動,不由得有些松懈,可剛過了兩天,望台上放哨的人突然見到遠處有大量的軍隊奔來,嚇得打個激靈,趕緊吹響了號角聲。

塢堡裏的青壯們紛紛集合,安排去休息的家兵也都紛紛奔上墻頭,進入備戰。

賴瑾來到鄭氏塢堡外,下令全軍:“埋鍋造反,準備進攻。”

眾人俱都有些意外。畢竟這是正經的豪族聚居地,可不是什麽山匪寨子,說打就打?

幕僚周溫略有些猶豫,說:“公子,湯縣令舉家被害之事,尚無證據。禿頭寨的劫掠之事,大可推到鄭弘一人頭上,將鄭縣尉摘出去。冒然攻打鄭氏塢堡,恐落人口實,叫英國公外咬一口就不好了。”

賴瑾說:“周先生,你去看看鄭氏塢堡上眾人穿的皮甲,拿的兵械。沒勾結,哪來的同款甲衣軍械啊。鄭縣尉繳匪繳的嗎?就算是剿匪剿的,不交給縣衙處置,歸了他自個兒?”

方士澤也有些猶豫,“打塢堡確實不同於剿匪,無詔動兵,終歸欠妥。不過,打了便打了吧,我們自己打,總好過陛下派兵來打。”英國公叫他們捏住把柄,不好再動,陛下樂得他們兩個公府打起來,好從中撿便宜。如此一來,不如自己先打完,再行上報。

他思量著說:“打下塢堡,查出的隱戶登記到縣裏,再把鄭氏一族瞞報的土地丈量造冊,將他們的土地收歸朝廷,對陛下也有個交待。”

隱戶沒有戶籍,瞞報的田畝同樣沒有登記,都是為了逃避朝廷的稅收 。查出這兩樣,朝廷的人丁稅、田地稅都有增加,不費一兵一卒白撿個便宜,賴瑾又帶著兵走了,陛下能怎麽著?英國公府跟成國公府打架又不是一天兩天了,陛下沒少看戲。

……

說打便打,吃過午飯,大軍休整了一個時辰,便開始進攻。

塢堡的城墻修得又高又厚,囤積的兵也多,堡中青壯俱都上了墻頭,弓箭、石頭一起往下落。

賴瑾是去駐邊的,大軍連攻城梯都沒帶。

他們的第一波攻擊,連墻頭都沒上得去,就給打了回來。

對方有墻垛擋住弓箭,占了不少便宜。

第一波試攻,沒打下來。

第二天休戰,造攻城梯。

鄭氏城堡裏的人讓賴瑾的這波攻擊打出了火氣,有族老想要趁著外面松懈反攻,把外面那囂張小兒打退。

鄭縣尉堅持防守。

守,他占優勢,賴瑾一個過路的,要趕在入冬前到邊郡,不可能久攻。

即使賴瑾想要久攻,京城還有英國公府,不會坐視不理、看著長嶺縣落到成國公府手裏。

鄭經當了多年縣尉和族長,積威甚重,加上他殺伐果斷,族中的反對的聲音很快就壓了下去。

攻城戰向來難打,往往需要十倍於對方的兵力。鄭氏塢堡占據一鄉之地,此刻所有人都聚在塢堡中,從十五歲至四十歲的青壯都有近萬人。故此,賴瑾所領的兩萬人攻打塢堡,根本不占任何優勢。

賴瑾知道強攻其實挺難為人的,而且會給自己造成慘重傷亡,壓根兒沒有誠心攻塢堡,天天打著玩,沒事上去騷擾兩波就退。

這邊,天天騷擾式進攻,做樣子。

另一邊,賴瑾派幕僚周溫去到長嶺縣,讓李主簿把鄭鄉的戶籍冊、田畝冊翻出來。周溫陪著李主簿親自去重新量鄭氏一族所占的土地。

周溫又找到孫縣令:“秋收不等人,糧食留在地裏爛了多可惜。孫縣令,你趕緊派人去秋收啊。糧食入倉,上報朝廷,現成的政績。今年的稅收也不用愁了,是不是?”

“縣尉一職,攸關一縣治安,可不能空著。孫縣令,不防看看長嶺縣有誰有這本事拿下鄭經這個匪首,可向朝廷舉薦為縣尉。”

孫縣令送走周溫,便把長嶺縣所有的豪族都請來,直接放話,“誰若是拿下鄭家堡,本縣令便向朝廷推薦誰做縣尉。”

在大盛朝,郡守、縣令或縣長的委任歸朝廷,底下的郡尉、縣尉、主簿等都是由郡守、縣令或縣長任命,說是推薦,其實就是湊報上去知會一聲。

鄭縣尉前有勾結山匪,後有隱瞞田地不報之事,如今又有成國公府的嫡出公子帶著鎮邊大軍攻打,看樣子是鐵了心要鏟除他,可以說攻打鄭氏塢堡全然沒有後顧之憂。即便是英國公過來找麻煩,不是還有賴瑾在那頂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