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2/4頁)

湖南與兩廣、貴州相鄰,屆時視情況而定先去哪裏。而回程可能騎馬,但也要具體情況。

胤禟不是全程同行。

去年,提過養殖珍珠與安置遊民的方案,他主要是去考察哪裏適合做養殖地。依照氣候條件,太湖與洞庭湖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必非得二選一,可以全都要。

養殖珍珠以年為周期,不能等養出來再找賣家。

這次南下先收一批珍珠,搞出珍珠系列化妝品,然後給廣州的歐羅巴商人去賣。

先試試水,這東西能否在西方似瓷器、茶葉等被受追捧。廣告詞也想好了,貴婦人才能擁有的殿堂級美白產品。

“等到了揚州,各自行事。九弟自去打探養殖珍珠的情況,我等就多逛一逛,將街頭巷尾的世情都給記錄下來。”

武拂衣說著大概行程安排,這次南下沒有亟待完成的具體事件,主旨就是瞧一瞧市井百態。“隨後,慕名拜訪幾個人。”

去拜訪誰?

首先點名黃履莊。

若問他有何奇異之處,先列舉一串名詞:木輪自行車、千裏鏡、濕度計、溫度計、器械狗……

這些全都是黃履莊發明制作的。

不錯,不是來自西洋,而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發明制作。

武拂衣準備出京考察前,去理學院找幾位老師聊了聊。

所謂人以類聚,問問他們有沒有認識民間奇人精通數理格物。

數學大家梅文鼎給推薦了如此一位實操派奇才黃履莊,他在揚州親眼見過那些設計發明。

黃履莊年幼喪父,初時靠著親戚接濟度日,後來依靠以售賣自制的新奇物品賺取生活費與私塾學費。

早在順治年間,他在孩童時期就做出了機關木人偶。雖然後來沒能考取功名,但對於數理格物的研究自成一派。一些發明事跡也被記錄在《虞初新志》中,但因為不喜應酬往來,他並沒有名聲大噪。

前年,即康熙四十二年,皇家理學院成立。

梅文鼎寫信給黃履莊,邀請他北上來京城,以其水平足以勝任教師,卻被婉拒了。

黃履莊回信,他年紀大了,已經年近五十。

腿腳不利索,懶得動彈,更不提從來沒去過北邊,怕是適應不了新環境。

這些都是借口。

論年紀大,梅文鼎都七十多歲了,但也沒有強行規勸。

人與人不同。

梅文鼎與皇上的重臣李光地交好,雖然人不在官場,卻能適應這番復雜環境。

黃履莊卻不一定能應對京城的人際關系。這地方一塊招牌砸下來,壓死的五個人裏面有一個就是做官的。

真才實學與出人頭地是兩回事。

武拂衣卻打定主意要見一見這位奇人。

不全是因為理學院的推薦名單,也是因為她拜讀過了黃履莊的書《奇器目略》。

去黑市買書那一次,不只是買了《金瓶梅》,也買了一些頗有意趣的書。

《奇器目略》正是黃履莊所寫,主要記錄了半生發明。

不知情的讀了會當做是天方夜譚,誰又能想到裏面的東西極有可能都能找到對應實物。

這樣的人物,怎麽可能過揚州而不訪。

三月末,揚州風暖。

桃花開了,人面卻不知何處去。

根據地址尋去,真是不巧,黃履莊在二月就離開了揚州。

聽留守的小廝說,他家老爺往湖南去訪友,最快也要來年才會歸家。

武拂衣撲了一個空,可也確定了一件事。

黃老年近半百,身體健朗,時不時就出遠門訪友。

他回絕理學院教師一職的邀請,是不耐規矩束縛,也不喜歡與達官顯貴打交道。

主人不在,想要一睹他的發明創造只能通過迂回之法。

這就去找了同住揚州城的黃履莊表兄,戴榕保管著部分發明器物幫著售賣。

像是木輪自行車,這樣的大件需要訂購,暫時缺貨。

武拂衣購入了千裏鏡、驗燥濕器、驗冷熱器等等小物件。

正如《奇器目略》的記載,這些物品非常實用而非徒有外表。檢驗濕度、溫度的器物能直接運用到珍珠養殖的水體環境監測中。

“這樣才對。”

胤禛一一試用了這些器物,不掩喜悅。

“爺就說大清豈能落後於歐羅巴,這些奇巧之物是能更甚對方一籌。”

武拂衣沒讓胤禛嘚瑟,一盆冷水潑過去。

“民間再多奇人又何如。官府不會用也不去用,只能讓這些技術成為了一段流言傳聞。”

”以前是,但今後不同。“

胤禛放下濕度計,下意識環視一圈,壓低了聲音道。

“八旗大姓權貴、南方文人之中有頭有臉多的,多是有派系立場,或支持太子或另有心思。鬥爭可以是大換血,也可以是培植起一個新黨。汗阿瑪開設理學院就是為此培養新黨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