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第2/3頁)

糧草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的,唯一的問題在於現在出兵似乎不太合適,因為冬天那邊太冷,打仗的損耗更多。

所以最好就是在春天,天氣暖和一點出擊,正好那個時候時候應該也是吐蕃青黃不接的時候。

至於大周反而好一些,這個時候大周大部分地區的確也是青黃不接,但問題是他們還有能夠生產糧食的時候啊。

駱時行計算了一下交州的糧食,然後說道:“如果崖州跟交州一同種植的話,到明年四月份正好還能收獲一季。”

崖州也是能夠收獲三季稻的地方,只不過自從上次李氏子弟在崖州起兵叛亂之後,崖州的地位就一落千丈,朝廷基本上就把那裏當成流放之地了。

駱時行看著就覺得可惜,好好的地方,種地多好啊。

這邊種出來的米未必多好吃,但現在是追求溫飽,而不是講究好吃的時候啊。

所以趁著這次,他希望朝廷能夠重視一下崖州,別的不說,至少能夠提供大批糧食啊,而且那邊都是流放之人,還有免費的勞動力,甚至還有港口能夠通過水運將糧食運到中原,這地方不好嗎?

武曌問道:“崖州也能做到?”

駱時行點頭:“崖州橫向的位置跟交州其實差不多,氣候也差不太多,是可以種三季稻的。”

武曌直接拍板說道:“那裏暫歸你管。”

駱時行:……

好的,他又給自己找了件事情做。

不過無論是大唐還是大周,都沒有兼任刺史一說,所以崖州還是要刺史的。

武曌說道:“給崖州選個刺史過去。”

吏部尚書略有些尷尬說道:“陛下,崖州刺史……剛走沒多久,之前已經連續派過好幾次,但都因為不適應當地水土生病而亡。”

崖州其實是比交州還要危險的地方,起碼交州沒有台風。

崖州一到台風季連房子都能掀翻,每年都要死一點人。

刺史住的地方當然是夠好,但問題在於再好的府邸也擋不住內澇啊。

內澇過後很可能就會有瘟疫,反正已經一連幾任刺史都這麽沒的了。

吏部尚書說完之後就看了一眼駱時行說道:“越國公對崖州了解頗多,不如……”

他說到這裏也有點說不下去,給越國公調一調位置沒什麽,可真要動要麽讓他去上州要麽就是入中樞,崖州……大唐的流放地,就連吏部尚書都說不出讓駱時行兼任的說法。

武承嗣這個時候忽然說道:“不如將崖州並入交州……”

他這話沒說完就因為頂不住駱時行殺人一般的目光而說不下去。

駱時行一臉震驚,怎麽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能文盲成這樣啊?

他忍不住說道:“崖州跟儋州、振州都在一座島上,而且適合三季稻的不止這幾個地方,還有愛州和驥州。”

駱時行忍了半天才沒直接讓武承嗣去多看看大周的疆域輿圖。

武承嗣那雙並不天真的眼睛透露著跟他年齡不符的茫然。

駱時行長長嘆了口氣,還是狄仁傑說道:“之前崖州、儋州、振州都不歸屬嶺南道管轄,是以越國公也無法插手其內務,不如趁此機會幹脆也劃歸為嶺南道。”

那邊就是一個島而已,島上的人不多,還大部分都是流放過去的犯人,氣候也不算很好,熱的時候能熱死人,還有台風,是給誰都不願意去的地方,所以這幾個地方的刺史常年缺員,不僅如此,連縣令其實都缺。

恰好越國公好像在這方面挺厲害的,把這裏給他挺好的,說不定能變廢為寶。

狄仁傑是從大周整體角度出發看待這件事情,而駱時行聽了之後簡直都要窒息了,這還是他的好隊友嗎?有這麽坑隊友的嗎?

那破地方……駱時行堅信如果一開始是把他流放到了崖州或者儋州,他就可以收拾收拾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了,就台風季他都抗不過來。

武曌看到駱時行面色慘白,可憐巴巴看著她也覺得把這麽個孩子丟過去有點狠心,那地方不好收拾,她還預備著等駱時行再大一點,嶺南那邊穩定下來,或者是培養出了合適的人之後,再把駱時行調進中樞呢。

萬一駱時行在崖州那邊翻車……到時候想要調回來也不太容易。

不過三季稻的確很有誘惑力,武曌幹脆說道:“暫且先並入嶺南道,暫歸越國公管轄。”

當然朝廷也要支援,簡單來說就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只要駱時行能把糧食種出來。

駱時行:……

女皇都這麽說了,他還能怎麽辦?去就去唄,反正也沒有要求糧食產量。

大概大家對那邊已經沒什麽指望,反正只要那邊產出一點糧食都是意外之喜。

這麽一想駱時行的負擔似乎也不是很重的樣子。

糧草問題只是粗略商議,其實重點是接下來打吐蕃怎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