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第2/3頁)

不同意,堅決不同意。

邆睒詔世子面色慘淡,雙眼無神說道:“交州若是執意如此,那便打吧。”

反正丟了這麽大一塊地方他的世子之位也保不住,還不如打一打,用大周的話來說就是我沒了你也不能好過。

王安同有些遺憾地咂咂嘴,雖然他也很想打,並且知道一定能打贏,但他不敢。

程敬微走的時候一再強調讓他聽話,不能隨性為之,倒不是不相信王安同,而是擔心這只狗子瘋起來會給駱時行惹麻煩。

所以最後他用了最小的代價拿下了這塊地方,不過邆睒詔世子卻也沒有光顧著眼前,而是換取交州承諾十年之內不能主動進攻邆睒詔,並且要跟邆睒詔開啟全面貿易往來。

王安同這方面不太敢做主,還是派人連夜回到交州去問的駱時行。

駱時行本來也沒想對邆睒詔怎麽樣,一聽自然也就同意了。

邆睒詔同意之後,這一條路基本上暢通無阻,唯一惶恐不安的大概只有蒙巂詔的遺民和邆睒詔那塊地方的百姓了。

駱時行原本是沒想過會這樣的,所以準備也不充分,王安同到達那裏之後也只能是囤兵,讓他治理當地……開什麽玩笑,怕不是一生氣就要放狼咬人了。

他將那邊的輿圖讓人重新繪制之後看了一眼說道:“這一塊地方就交給北帶縣吧,讓三娘派個人過去。”

李遊道一聽就明白駱時行的意思,想了想說道:“三娘……也在北帶縣好多年了吧,北帶縣如今也的確安穩繁榮,只可惜……她的婚事。”

這一點是最讓人頭痛的,蕭善詩如今都已經二十多歲了,要知道她比駱時行還要大的,現在連駱時行都已經解決了個人感情問題,雖然不能成婚,但是親朋好友都知道,洛陽那邊不是親朋好友的也都知道,跟成婚了也沒什麽區別。

而蕭善詩比這兩個人還要困難一些,這年頭去哪兒找能夠完美包容老婆在外面打拼事業的男人呢?尤其是蕭善詩本人還是世家大族出身,不可能隨便委身一個,而她的父母又不在了,主家那邊估計也管不到,或者說是不敢管,畢竟蕭家的手也伸不到嶺南來。

其實在駱時行看來蕭善詩想不想結婚都看她自己的意願,不過嶺南這邊的確麻煩一點,就算蕭善詩有結婚的想法也找不到適合結婚的人。

他想了想說道:“年底我還要去一趟洛陽的,到時候帶三娘也過去走一走吧。”

李遊道明白駱時行估計是想讓蕭善詩回去看看能不能找打一個冤大頭,不不不,是找到一個善解人意願意做家庭煮夫的開明人士,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到時候用什麽理由把一個縣令也給帶過去呢?

沒聽說過哪家刺史去述職還要帶著縣令的。

駱時行卻很淡定:“沒關系,到時候把三娘調來州府就好了,這樣就算她在洛陽找到了適合成親的人,倒時候在咱們的眼皮子底下也免得三娘被欺負。”

雖然蕭善詩已經當了縣令,跟普通女子的思想眼界肯定是不一樣的,但人想要跳脫出時代的桎梏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蕭善詩對別人兇,對自己的丈夫可能就會容忍度高一些,他可不能讓蕭善詩受欺負,這樣還不如讓她不結婚呢。

李遊道點點頭,知道駱時行心中有成算就可以了。

因為這件事情,在派人去跟蕭善詩說的時候也透露出了一點口風,當然沒說年底會帶她一起回去的事情。

蕭善詩知道之後又是開心又是擔憂,開心的自然是能夠升官,擔憂的則是北帶縣交給別人會不會出問題?

雖然她也有看好的人,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麽。

韋子耀卻說道:“你啊,就是瞎操心,你不讓他真正的自己做事,一輩子也不可能當個合格的縣令,更何況使君的家底都在這裏,他每年也都會回來看看,當初你剛當縣令的時候也是趕鴨子上架都好好做下來了,你怕什麽?”

蕭善詩無奈說道:“北帶縣畢竟不同於其他,我總是擔心愧對使君的信任,萬一人沒選好……”

韋子耀說道:“縣令的人選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到時候使君會有安排的,而且四郎也到了入州學的年紀,你去州城也能順便照顧他。”

蕭善詩一聽就松開了眉頭,她的弟弟如今已經十五歲了,正是需要讀書的年紀,蕭善詩長姐如母,自然管的嚴了一些。

她嘆了口氣:“想當初使君剛到這裏的時候才九歲,程使君也不過十二歲,都已經很厲害了,四郎……哎……”

韋子耀卻不太同意:“這才好,少年老成未必是好事,要是那兩位使君的父母還活著,肯定會難過的。”

蕭善詩沉默不語,不過還是很迅速的選了一個她很看好的人去安穩新地。

而另外一邊駱時行也飛速的寫了奏疏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