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第2/3頁)

容州刺史警惕問道:“那價格方面……”

大批量的進貨很容易被壓價格的,更何況經略使親自開口,他們敢賣太貴嗎?甚至是……敢收錢嗎?

駱時行直接說道:“按照市場價,以及州府盡量不要幹涉價格,養殖這東西有的時候也看天時地利人和的,有的年份收成多自然價格就低,有的年份收成少,自然價格就高,讓市場去定價。”

容州刺史頓時送了口氣,或許覺得自己表現的有點明顯,他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我……我就是擔心漁民賺不到錢,經略使莫要怪罪。”

會關心百姓收入的哪怕不是好官,起碼也是合格的官員。

駱時行含笑說道:“放心,我賺錢都是光明正大,不可能去剝削老百姓。”

邕州刺史見駱時行態度很是溫和,小心翼翼問道:“那……除了養殖呢?這件事情一時半會未必能夠看到起色。”

養殖這東西短了兩三年,多了可能四五年才會有收入,雖然知道短時間之內想要立刻把整個州都帶動起來也不容易,但交州不就做到了嗎?他或許沒有經略使的本事,但是他可以取取經,只要對方指點一二,說不定就能少走許多彎路。

駱時行說道:“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建港口,廣州為什麽商業發達不就是占了天時地利,有一個大港口嗎?實不相瞞,交州之前也只是因為種地收成起來了,所以稅收才高了一點,但真正有大筆收入進項還是在港口建立起來之後。”

容州刺史有些糾結:“這……我等也知道,但是……建港口可不是個小數目。”

港口需要投資很多,在投入之前是虧是賺誰都說不準,當然最主要的是港口建設周期很長,以現在的基建速度,可能比他們的任期還要長。

到時候港口眼看快要建成了,結果他們任期到了,大概率要退休或者平調到別的地方去養老,好處都讓後來人得了,這誰受得了啊。

如果還是以前一樣,老子是一州刺史,兒子也會繼承,那也就算了,勉強可以算是家族產業,但是嶺南這兩年亂的不行,隨著交州刺史在這裏站穩腳跟之後,朝廷就開始往這邊安插人手,未必是刺史,但也是很重要的職位。

如今交州刺史又兼任經略使,安插人手更容易了一些,想想就知道不可能再讓刺史一位繼續搞世襲制。

所以讓他們大批投入之後讓後來者得好處他們當然是不願意的,尤其是前期投資的時候,各州財政可能並不好看,甚至可能比之前還差,說不定還要面對朝廷的問責。

刺史們雖然想讓下轄的百姓也過上好日子,但也不願意委屈自己啊。

駱時行之前就想到他們會有這樣的顧慮,便說道:“這個沿海經濟發展帶的計劃我會上報朝廷,盡量說服朝廷那邊給一些優惠政策,具體什麽樣還要看朝廷的意思,至於港口建設……交州港在一年之內就投入了使用,實際上剛開始交州港也不是這麽大的,是後來一點點擴建成如今這樣,而現在交州港的建設還在繼續。”

一直很沉默的桂州刺史明白得比較早,直接開口說道:“所以……是只要能夠停靠船只就投入使用嗎?”

駱時行點頭說道:“一開始其實也用不著特別大的船,大船運的東西也多,在形成一定商業規模之前,貿然建深水港並不合適,很可能血本無歸。”

容州刺史瘋狂點頭:“對對對,這個的確需要小心,更何況……其實現在我們好像也用不著船。”

他們這幾個州的情況比交州好很多,交通也沒那麽不方便。

駱時行卻說道:“海鮮這個東西放不住,水路運輸更快一些,而且我的想法是以交州港為集散中心,大宗貨物都會存儲在這裏,到時候你們幾個州的商人從這裏拿貨再去自己的地盤販售,形成一條商業網。”

三位刺史聽後一驚,這……不是現在廣州那邊承擔的職責嗎?

交州是想取代廣州的地位?

雖然想明白的時候這幾位有那麽一瞬間都覺得眼前這位青年異想天開,但回過神來一想,人家現在是嶺南經略使啊,為什麽不能想呢?

尤其是這位經略使跟朝廷的關系還很好,皇帝都對他很好,他有更多的資源可以促成此事,為什麽不可以呢?

甚至比起他們,這位的任期可能更長一些,刺史或許會換,但經略使不會換,可如今經略使除非再調任廣州,否則不可能換地方

不過若是真的要調任廣州的話,一開始就能調過去了,何必還要等到現在?

雖然這麽想著,邕州刺史還是大著膽子問道:“如今的交州港似乎還沒有那麽多商船往來。”

想要形成集散地也要有足夠的商人願意來啊,現在的交州港……好像還欠缺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