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第2/2頁)

但是對於交州而言,哪怕一年只有一半的時間曬鹽也是一條出路。

更何況鹽只是駱時行用來說服朝廷的道具,他的根本目標還是海港。

當然理論歸理論,實踐歸實踐,駱時行經歷過好多次道理他都知道,說起來也一套一套的,結果做的時候不是那麽回事。

所以這一次他過來主要是看看他記憶中的產鹽工藝到底行不行,還需不需要改進之類的。

不過他們肯定是沒辦法等海水曬幹的,所以在用紗布過濾之後,就將海水直接倒進鍋裏煮,基本跟井鹽的制作方式一樣。

在等待的時候,駱時行便說道:“現在天氣就不錯,曬鹵水就是時間比較長,但是節省人工也節省資源。”

這麽一說的話,的確是需要大片地方才行。

程敬微看了一眼說道:“這邊的地勢比西邊要平坦許多,若非沒有良田,只怕州城也不會安置在西邊了。”

駱時行笑了笑:“州城在哪裏也無所謂啦,到時候這邊經濟如果能夠發展起來,新建的城池不會比州城差的。”

州城的建造其實還是受到原本城池規劃的限制,當初州城被毀了一部分又沒有全毀,再加上還有人,只能在原本的基礎上重修,重修比新建難度大多了。

不過駱時行現在還沒打算在這邊修城,想要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放到後世都很難,各地政府努力招商引資都做不到,更不要提現在了。

修城投資那麽大到最後血本無歸都是正常的,如果是駱時行自己的錢他倒是會想一想,但是州府的錢……算了算了,不折騰了。

除了讓人去弄鹽之外,駱時行順便看了看適合建造港口的地方順便準備往那些漁村溜達一下,看看的海產品有沒有什麽能當做商品往外販賣的。

只是他大概低估了自己和程敬微對這些漁村眾人的吸引力,有顏有錢大概是所有人追求的終極標準。

這兩個標準因人而異,但駱時行和程敬微的顏看過的沒人能說不好看,而他們身上的穿著肯定比與村裏最富有的人還要好上許多。

所以他們當天到了漁村就被圍觀,看上去似乎是駱時行下鄉考察,但他總覺得是這些人在考察自己。

好在他也沒暴露身份,只說自己是走錯路的行商,在村子裏轉了一圈之後發現這裏也就是一些魚類和貝類還有蝦。

魚蝦弄成魚幹蝦幹倒是不錯,不過問題在於中原那邊能不能接受,同樣貝類也是可以的。

只可惜種類有點少,轉了一圈發現大部分都是淺海生物,稍微深一點的像是魷魚墨魚八爪魚一類的居然都沒有。

想到魷魚,駱時行就覺得自己有點饞鐵板魷魚了,可惜沒有。

他原本想要在這裏住一晚的,但漁村的那些屋子環境比他們的帳篷還要差一點。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海邊地區一般植被都不是特別茂盛,或者說是適合用來蓋房子的樹種很少,再加上這邊氣候溫暖,哪怕是冬天也不至於凍死人,所以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他們對於房屋也沒什麽特別的追求。

這些漁村的勞動結構也很有意思,一般男人負責出海打漁,而女人也分兩種,一種是在家裏處理家務的,另外一部分則是有天賦能夠下海采珠的,這大概就是記載中的采珠女。

一般采珠女的身材都不錯,尤其是胳膊會比較長,這是長年累月下海鍛煉出來的。

駱時行沒見過采珠女,不過卻也不敢多看,畢竟身邊跟著一個醋壇子呢。

倒是海珠他可以多看兩眼,村子裏留著的海珠並不多,品質也說不上好,圓潤程度比不上駱時行開出來的那些。

不過個頭都比較大,而且光澤比較水潤透亮,在自然光線下面折射出來的彩暈更好看一點。

駱時行興致上來收了幾顆異形珍珠,這種東西在後世被稱為巴洛克,有很喜歡這種異形珍珠的,因為純天然的異形珍珠每一顆形狀都不一樣,非常有特點。

當然哪怕在後世這都是小眾愛好,更不要說追求珍珠圓潤程度的當下。

購買巴洛克珍珠的駱時行顯然身上被貼上了人傻錢多的標簽。

出面招待他們的漁村村長眼睛一轉,就讓他們兩個去自己家休息一下。

正巧駱時行還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便也帶人跟著去了。

到了村長家自然是要給水喝的,出於禮貌,駱時行和程敬微還是接過了村長女兒遞過來的陶盞。

正當他們準備隨手放在一邊不碰的時候,村長忽然大聲說道:“你們摸了我女兒的手,就得娶她們!”

駱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