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第2/2頁)

每一步都不出錯,甚至就算出錯都有補救的機會,同時還給朝廷減輕了許多負擔,這樣的刺使簡直就是個寶啊。

不過就算中書令這麽說,他也沒有覺得駱時行有心計什麽的。

要知道駱時行身邊圍繞的都是什麽人啊,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有這樣的手段不稀奇。

退一萬步說,朝廷寧可要有心計有手段的聰明人也不想要個傻子啊。

中書令一邊讓人通知戶部跟吏部不用太著急上火,一邊揣著駱時行的奏疏進了宮。

這件事情太後也十分關注,如今也算是有了一個好消息,至於冒牌巡察使一案倒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結束的,因為需要很多地方配合。

尤其是蜀中那邊需要查巡察使的整個軌跡,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

當然最主要的是消息怎麽泄露的,再查不出來,周興他們可是要動手了,之前他們已經暗示朝中一些大臣屍位素餐,對太後不夠盡心所以才漏洞百出。

誰都看得出來周興他們這是想要再次找借口排除異己,但問題是知道又如何呢?這還不是看太後嗎?

如今駱時行的奏疏來的正好,可以給他們減輕一點壓力。

所以但凡跟這件事情有點關系的人一時之間都對駱時行印象大好,感謝交州刺史救他們於水火啊。

嗯,如果讓周興等酷吏集團真的抓到把柄開始攻訐他們,那就真的不是水深火熱的問題,能夠感受到水深火熱的前提是起碼活著。

而周興等人對駱時行感覺也不錯,這位一上來就幫了他們好幾次,這一次也是個好的突破口,雖然糧種問題暫時可以擱置,但那又如何呢?那是人家交州刺史機智,跟別人有什麽關系?

武曌不是沒有發覺這種情況,她也覺得周興等人最近過分了一些,但現在正處在關鍵時期,她需要這些人的支持,所以也只是偶爾點一點對方,卻也不會真的處理他們。

周興等人卻並不想放過這樣好的機會,反而遊說武曌趁著這個機會將那些反武之人除掉。

武曌掌權這麽久,說起來反武的人應該已經沒有多少了,但實際上許多人暗中還是在籌謀讓廬陵王復辟。

至於真正的皇帝李旦,大家反而無視了。

因為在很多人心裏李旦跟武曌是一夥的,畢竟李旦一登基就十分有眼色的將大權交給了武曌。

許多人覺得他性格軟弱擔不起大事,廬陵王雖然也沒好到哪兒去,但問題是人家是正統啊,本來就是被封太子然後登基的,算得上是高宗真正的繼承人,所以大家才熱衷於擁護他。

之前很多叛黨反武的時候打著章懷太子的名號也是如此,甚至還有冒充孝敬皇帝李弘的,都是因為名分在那裏,一聽皇帝太子就知道是正統。

武曌對於這樣的說法不置可否,她也沒想著讓所有人都歸心,只要這些人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不真的謀反就行。

天下那麽多事情,她也不會將目光天天瞄在跟朝臣鬥智鬥勇上面,如今的大唐需要什麽她心裏十分清楚。

如今駱時行這封奏疏也算是及時緩和了一下朝上緊繃的氛圍,當朝臣們知道冒牌巡察使得到的糧種不孕不育的時候,大朝會上都沒忍住笑出聲。

大家甚至都能想到細作好不容易得到了糧種回去種植之後結果發現不結大米的表情,一定十分有趣。

駱時行愣是憑一己之力讓最近氣氛都很緊繃的大朝會充滿了歡聲笑語。

而且最讓人舒服的是駱時行就算懷疑巡察使也從頭到尾都沒懷疑過朝廷,人家是打算把雜交方法交給朝廷的。

當然他這種做法也讓很多人暗中可惜,這可是潑天財富啊,幹嘛那麽想不開交給朝廷呢?

甚至很多大世家都扼腕,如果早知道他們肯定要想辦法跟駱時行合作,但凡有一家掌握了這種辦法,培育出新的糧種,至少可保得家族百年昌盛。

不過現在也不晚,誰敢說駱時行這一輩子就搞不出別的東西呢?

當然在世家眼裏不是自己人的話合作也不是那麽靠譜,但也不是不能解決,不是自己人就讓他變成自己人不就行了?

於是大佬們紛紛收到了家族寫來的信,主題就是一個:想辦法跟交州刺史聯姻,哦,別忘了把交州司馬也帶上。

駱時行&程敬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