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第2/3頁)

先生好找,但是教材卻並不容易,這些都需要駱時行親自去搞。

好在育種方面他還能找到參考資料——韋子耀之前在培育的時候記錄下來的一些關鍵數據。

駱時行將他的那些資料都要了過來,然後再用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識整體統籌,再寫成教科書。

說實話,這樣的教科書其實跟駱時行預想的相差太多,但一切都是剛起步,所以現在最好的就是讓學生用這些教科書學習,然後等他們學習完畢之後,再繼續投入研究之中,然後將正確的研究路線記錄下來,這就是新的教科書。

實際上所有的學科基本上都是這樣發展,後來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摘取更前方的果實。

駱時行甚至已經開始思考為了鼓勵大家交流,是不是要辦個期刊之類的,比如說後世那些專業期刊,然後引入影響因子概念,但凡被引用的都能拿到錢。

反正就是要告訴大家哪怕一心科研,只要出成果也是可以拿到錢的。

甚至如果是比較好的項目,州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補貼。

將思路捋順之後,他越寫越是歡快,基本上快把後世的整個體系給搬了過來。

當然這只是初步設想,想要真正實現還需要根據當下的情況進行一定更改。

不過他寫的時候多歡快,等看到未來的瑯嬛城還是一片荒野的時候就有多失望。

也不能說是失望,卻也有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的感覺。

一點點來吧,就算是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以前在北帶縣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麽困難他都能想出辦法解決,因為那些事情都還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然而如今,隨著需求越來越多,駱時行也漸漸感覺到了吃力。

如果職業技術學院真的能夠建起來的話,他估摸著自己最多也就是給一些意見,然後提供錢就行了。

很多方向淺顯的東西他都知道,但更深層次就需要大家自己去研究了。

無論是城池建設也好,州學建立也好,不知不覺,一年的時間過去之後,原本覺得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搞定的東西基本上也都有了一定的規模。

發電廠、玻璃制造廠、州學乃至於縣學的建立都在穩步推進。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終於推行開來,並且新的農具和糧種大家也都開始用。

新榨油廠也產出了第一桶油,城內的建設也開始著手。

駱時行在年底做工作總結報的時候發現這一年他們真的做了不少事情,整個交州都趨於穩定,刺史府早就修葺完畢,大佬們的家也都弄好搬了出去。

但這不代表所有的一切都是好的,最近婦聯就收到了許多關於小娘子的糾紛案子。

這些案件大部分都是跟女戶有關系的。

之前那些逃走的男人在知道交州城終於穩定下來,並且新任刺史看上去像是個好官之後紛紛回來。

等回來之後他們見到原本的妻子或者女兒如今成了戶主,自然是不願意的,尤其是對比他們自己如今算得上是一貧如洗。

要知道他們走的時候基本上帶走了家裏所有的錢財或者值錢的東西,而在外漂泊那麽久,早就變得身無分文,如今他們沒錢,妻女卻有錢,在他們的認知之中自然也是他們的。

這些人當即要將戶主的權利拿回來,甚至還擺一家之主的威風。

駱時行其實是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這些的,還是婦聯接到了許多小娘子的哭訴。

隨著小娘子們進入官場,哪怕是沒有讀過書的也漸漸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是女兒身,她們也可以不依靠任何人,雖然很難,但也能活下去的。

她們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就是屬於她們自己,沒有人能奪走。

大部分人在父親和兄弟拋棄自己的時候,對他們已經沒有了念想,心都冷了,怎麽可能還願意管他們?當初面臨生死大難,這些人也未曾管過自己啊。

於是婦聯在收集了許多問題之後就上交到了州府,州府那邊是歸司戶來管,也就是說歸王璿管。

王璿知道之後也很生氣,這已經不是男女問題了,這是人品問題啊。

夫妻之間大難臨頭各自飛也就算了,怎麽對自己的女兒也這麽狠心呢?

哪怕是動物在大難臨頭的時候也知道護住孩子,這些人卻管都不管,等到安全之後回來又要奪取女兒好不容易賺下的家業。

坦白講,如果說是家庭財產的話,王璿也沒辦法跳出時代的局限性,他肯定覺得這些還是屬於父母或者是小娘子的兄弟的。

可問題是如今這些財產都是小娘子自己賺來的,最多是花費一部分奉養父母,怎麽能全奪了呢?

清官還難斷家務事,王璿糾結了一下決定還是去問問駱時行。

這種事情真要爆出什麽問題來,唯一能夠抗住的也只有駱時行,倒不是他不想負責任,而是他想負責都不行——他不是真正的司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