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2/3頁)

程敬微聽了之後忍不住輕笑一聲,小猞猁來這裏的時間雖然不算很長,但可以說已經摸透了當地人的脾性。

那些人的確很懶,所以根本沒救。

不過讓他很好奇的是小猞猁為什麽拒絕利用大祭司的身份幫助阿勒真?

駱時行聽了程敬微的疑問之後就嘆了口氣說道:“我才不背這個鍋呢,萬一遇到天時不好,或者遇到是什麽別的自然災害,這些人沒有收成怪我怎麽辦?”

要知道中華大地的傳統美德就是沒用的神不配當神,如果遇到武德充沛一點的鄉民,甚至還可能直接把神廟之類的給砸了,就因為他們祭拜了神,但是神沒能給他們回應。

他不知道甌雒族對待火神是什麽情況,看上去挺虔誠,但是在他的認知之中,宗教徒都挺瘋狂的。

退一萬步說,這些人不敢砸火神的場子要找他麻煩怎麽辦?

萬一給他扣一個傳達神諭不力的帽子怎麽辦?到時候倒黴的不是他嗎?所以這種事情他肯定是不會做的。

那些人愛死死愛活活,他做了他能做的,阿勒真也努力過,這樣都不行難道還要讓他們兩個追著喂飯嗎?

當然最重要的大概就是駱時行對這裏沒有歸屬感,甚至對當地人是有些排斥,大愛無疆什麽的不適合現在的他。

更何況他已經幫助阿勒真出主意了,雖然那個主意有點缺德,無論是他還是程敬微都心裏清楚,如果是自己人這樣,他首先做的就是各種宣講,老百姓短視是自身條件所限,那麽他們就需要將這些道理掰開了揉碎了教給他們。

能明白的自然就會跟著領路人走,不能明白的那也沒辦法。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等到那些人撞了南墻才可能幡然醒悟,只不過對待自己人駱時行會更溫柔一些,不會簡單粗暴的讓他們直接去撞墻,好歹拉他們一把,拉不住的就放手。

程敬微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只是說道:“水稻秧苗已經長很大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駱時行擡頭充滿希望地看著他:“真的?這才半個月啊。”

程敬微笑道:“半個月可太夠了。”

駱時行連忙跟著他去了暖房,等到了那裏才發現所謂的漲了很大的秧苗其實此時此刻也就一指長。

然而不知道是綠色代表著希望,還是秧苗讓他看到了希望,哪怕這只是一些嫩芽都讓駱時行心情很不錯。

在巡視了一圈,發現程敬微跟韋子耀兩個人真的挺厲害,至少這些秧苗的成長程度都差不多。

走完一圈之後他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對了,是不是該花燈節了?”

程敬微有些恍然:“對,三天後就是花燈節了。”

駱時行忍不住感慨說道:“想當初我還說等花燈節之後再忙這些,結果沒想到過了年就開始忙了。”

程敬微也覺得時間過得有些快:“是啊,不過現在看來提前做準備也好,聽他們說今年的天氣很反常,換到往年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逐步換夏裝了,現在還有點冷。”

冷到了駱時行的虎頭帽……嗯?小猞猁的虎頭帽呢?

程敬微看著駱時行光禿禿的腦頂,哦,不應該說光禿禿,至少駱時行的頭發還是很多的,但他頭上沒有虎頭帽就讓程敬微有些不習慣了。

他忍不住問道:“這兩天也不暖和,怎麽沒戴虎頭帽?”

駱時行莫名說道:“從家裏到暖房一共沒幾步路幹嘛還要戴帽子?而且最近天氣也不算冷,我已經把虎頭帽洗好放起來了。”

虎頭帽讓他戴了一個冬天,洗都洗了好幾次,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感覺好像有些褪色了。

不過這虎頭帽是真虎皮,應該不至於褪色,或許只是舊了而已。

駱時行不舍得把這個帽子帶壞,決定把它給藏好,他也不知道為什麽這麽留戀這個虎頭帽。

不過以後應該也帶不上了,過了年,他都十歲啦,雖然還沒過生日,但也不小了,再帶虎頭帽不太像話。

程敬微多少也明白他的想法,只是心裏有些可惜,然後他就想起來了夏季還有非常重要的裝備——蓑衣。

這年頭雨傘基本上是貴族專享,真正的勞動人民還是要穿蓑衣的。

因為只有蓑衣才能讓人在下雨的天氣不那麽影響活動。

古代的蓑衣根據材質不同有很多種,身上一般是用草編或者蘆葦葉做的,同時頭上還要戴著鬥笠。

尤其是這個鬥笠,哪怕不是下雨天也能帶,這地方到了旱季陽光很烈,用來遮擋陽光也不錯。

想到這裏,程敬微不由地笑了笑:“猞猁猻,我去給你做一套蓑衣吧,咱們還沒有蓑衣呢。”

駱時行聽後發現自己的確忽略了這個事情,不由得笑道:“好,還是你比較細心,我都忘了,不過你別自己弄了,讓下面人來,大家一人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