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3頁)

駱時行一邊拍著身上的雪一邊老氣橫秋說道:“你可算是想明白了。”

哪兒能現上轎現紮耳洞呢,種地這種事情難道不應該早點來嗎?

阿勒真過來就是為了取經的,種地說起來簡單,實際上還是很復雜的,從育苗到插秧再到遇到蟲害怎麽辦,還有除草要怎麽弄。

中原先民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總結出了各種節氣,那些節氣其實就是為了讓大家在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情心裏有個底。

然而當駱時行將歷書擺出來之後發現了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這邊的時令跟中原又不一樣,不能直接套用啊!

這一點就連阿勒真都承認,他苦笑著說道:“當初我也曾經嘗試過,只是都失敗了,不僅僅是時令問題,還有許多種子種下去壓根就不發芽,發芽的也長得不好,反正問題很多。”

種地又不是真的隨便都能種,要是那麽容易的話陶淵明也不會感慨“草盛豆苗稀”了。

駱時行本來想把這件事情都交給程敬微的,反正程敬微在這方面好像知道不少。

然而就算是程敬微也有些不確定:“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施肥和除蟲的問題。”

種植的話,他多少能夠掌控一些時令,然後根據天時再進行微調,可施肥除蟲很成問題。

尤其是除蟲,南邊蟲蟻眾多,種類能是中原的好幾百倍,除蟲一定要做好準備。

駱時行一條一條的列出來,聽著聽著忽然想起一件最主要的事情:“你選好地方了嗎?最好是平原哦。”

阿勒真微微一愣:“你們這裏也不是平原啊。”

駱時行面無表情說道:“你以為我們不想要平原嗎?”

那不是沒機會麽,當初想著能有一片自己的地盤就不錯了,哪兒還敢挑肥揀瘦啊。

阿勒真頗感興趣問道:“那你們現在打算怎麽做?”

駱時行也不藏著直接說道:“梯田,在山上開梯田也一樣的,哎,也很麻煩。”

阿勒真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程敬微,他現在就有一種感覺好像這倆孩子沒什麽不能解決的一樣。

駱時行寫完了之後將紙交給他說道:“初期就是這樣,先去選地方吧,記得選容易灌溉的地方,如果發動百姓一起種的話就記得先去墾荒。”

阿勒真聽了之後拿著那張紙跟捧著聖旨一樣走了,駱時行轉頭看向程敬微說道:“我剛剛突然想到,現在天氣突然變冷,育苗是不是不太方便?”

程敬微點頭:“我已經讓人用泥磚去蓋一座暖房,到時候在裏面育苗,然後等到氣候溫暖直接插秧就行。”

駱時行十分欣慰,哎,要是阿勒真能有程敬微這麽讓人放心就好了。

其實就算是被流放過來的人真正會種田的也不是很多,韋子耀倒是有一些經驗,但問題是他之前種的不是小麥就是黃米,對於水稻並沒有多少經驗,至少選種上面就卡住了。

程敬微下意識地看向駱時行,駱時行微微後仰:“你看我幹嘛,你不說你會育苗嗎?”

程敬微解釋說道:“看人弄過,但是選種我不知道啊。”

那個時候他已經不需要親力親為,只不過糧食產量一直不太高所以專注這方面對於育苗有所了解,然而忘記了選種這種事情。

比較起來選種應該是更重要一些,然而現在的問題是韋子耀不太清楚水稻的選種要怎麽來。

阿勒真就不用說了,至於求助魏思溫,駱時行轉頭看向跟在阿勒真身後的魏思溫。

魏思溫輕咳一聲說道:“我也沒種過地,書上也沒有。”

他出身不錯,最多也就是去過鄉下收租,哪兒會這玩意啊。

駱時行:……

哎,這倆拖後腿的愚蠢大人。

駱時行長長嘆了口氣:“行吧,我們……商量一下。”

程敬微這偏科也太明顯了,搞得駱時行都懷疑他育苗的時候到底行不行。

面對小猞猁懷疑的目光,程敬微面無表情地伸手糊了他一臉:“我去做曲轅犁。”

說起這個駱時行更想嘆氣,原本他是不想讓程敬微再動手的,他們手下有人啊,那些人做慣了事情,按照他的命令做東西總沒問題吧?又不是讓他們搞發明創造。

結果這些人腦子真的是不夠用,駱時行在旁邊指揮著他們都能做出不符合要求的東西。

當然最主要的是在溝通的時候好像都很難,駱時行需要把那些稍微專業一點的術語換成他們能理解的話。

最坑爹的是很多描述性語言哪怕讓他轉換他都轉換不過來——當地的語言體系沒有相關詞語或者句子!

駱時行跟他們溝通的心力交瘁,感覺做個曲轅犁怕是要折壽兩年。

程敬微實在是看不下去,決定接手這件事情,他做個樣品出來,回頭讓這些人照著去做就行了。

程敬微拿著泥板就出去做手工活,其他人互相看了看,駱時行頭也不擡地說道:“秀之,你帶著弟弟們去抓魚吧,抓回來的魚把魚洗過之後用鹽腌制風幹,剩下的魚鱗魚鰓什麽的留下來泡水發酵,回頭用來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