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頁)

問題在於這個東西解釋起來還很復雜,並不是簡單的平面能夠解釋的,再加上他還不太懂當地方言,全靠程敬微翻譯的話,他說出來的名詞程敬微也不知道要用當地的話怎麽說——因為方言壓根沒有那些詞啊。

甚至如今的漢語裏也沒有這些詞,程敬微都是第一次聽到,他都不明白那些詞的含義怎麽翻譯?

駱時行跟程敬微解釋了半天之後收獲了對方難得的茫然眼神。

他掐了掐自己人中說道:“這個問題以後再說,讓我來搞定,你們按照我說的做好了。”

這樣他就不能將蓋房子的事情全交給程敬微去搞定,還是要他來。

畢竟除了一個等高線還有其他的東西更復雜,他自己來的話說不定還能給自己節省幾年壽命。

要不然在蓋房子之前他還要先掃盲,看著那些迷茫的眼神都不夠他生氣的!

既然都讓他親自操刀了,那麽教育學生的事情自然也要放一放。

不過好處就是現在他人手足夠,之前不敢想的一些操作也能用上了。

比如說架空結構建造。

所謂架空結構建造就是結構梁從地面出來,然後在立柱之上做梁,這種就是架空別墅,視野更好一些。

哪怕這個時代就算高一點視線也不好,畢竟沒有玻璃,但是駱時行可以搞一個大露台啊。

程敬微看著駱時行在泥板上繪制架空結構的大致示意圖有些奇怪問道:“這是跟竹樓差不多?”

反正很像是他看到的吊腳樓,畢竟都是房子的地板不跟地面接觸。

駱時行點點頭:“差不多吧,不過竹樓是整個地板不接觸地面,這個還是有一部分接觸地面的,而且這個更結實一些,而且高度更高,這樣只要做好內防潮和地面防潮就能減輕雨季帶來的影響。”

完全解除影響是基本不可能的,只能盡量做到。

程敬微認真看著笑道:“這也算是依勢而建。”

雖然說是房子在半空,但並不是整體都在半空的,而是根據地面傾斜角度一部分接觸地面,然後立柱的高度隨著地面水平高度的下降逐漸增長。

也就是說房子的地板跟地面幾乎形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樣子。

這樣地面不受降雨和地表排水的威脅就會好很多。

但這樣的結構對於承重的計算要求很高,駱時行需要親自去測量才行,因為他會的計算方法用的都是後世的單位,換算成時下單位會出小數點後面除不盡的情況,太麻煩了。

程敬微見他搞了一根竹板和一根繩索就開始測量,就決定先去忙自己的。

這中間也沒他的事情,他幹脆帶著人開始去挖土曬幹,然後將之前曬幹的那些土和泥做成泥磚。

駱時行想辦法在竹板上標了刻度,其中單位米是最好確定的,因為一米就是三尺,在確定一米的長度之後,他再將其中分成十等分,就有了分米再分成十等分就有了厘米。

哪怕手工制作的竹尺精確度不夠,不過在建造的過程中毫米級別的微小差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在搞出竹尺之後,駱時行就開始拿著削好的竹竿在地表上做標記。

房子的長寬都要標出來,因為地表傾斜是南北方向的傾斜,所以能夠用來做立柱的空間很大。

駱時行本來還要發愁怎麽計算稱重,等規劃好了一看發現其實也不需要太仔細的計算,因為負責承重的立柱不少,高度也算不上高,感覺做完之後稱呼立柱都有點過,叫莊墩差不多。

在確定這一點之後,駱時行放心不少,真要讓他計算承重怕是要死很多腦細胞。

尤其是要計算出泥磚的重量還有大致內部裝修的情況,尤其是多層樓結構更復雜,復雜到駱時行都覺得不太好計算,因為就算他現在做好了內部裝修的設計,到時候也不一定能完成。

不過想到泥磚,駱時行就忍不住跑到程敬微那邊看了看。

為了能夠有更大的場地方便和泥以及盡量不影響駱時行做規劃。

程敬微直接帶著人一路到了溪邊,在那裏直接砍了一片竹子清理出了空地準備在這裏工作。

駱時行過去的時候一群人正在光著腳踩泥,那樣子感覺不像是來做工的,反而像是一群人在歡快的玩泥巴。

程敬微看到駱時行過來便問道:“都算好了?”

駱時行說道:“嗯,還要一些數據才可以,其他可以等一等再說,現在最主要的是知道泥磚的情況,要等第一批泥磚出來之後確定之後泥磚的規格,然後預估重量再算承重。”

駱時行叭叭地說了一堆,程敬微聽得頭都暈了,他再一次確定小猞猁的數學可能不僅僅是不錯,甚至算得上是頂尖了。

要知道他年紀還小,學到的東西也有限,駱賓王也不可能天天教兒子術數,說不定這些還是小猞猁看書自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