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就問誰還是對手!(第2/3頁)

能源不能浪費,時間就是金錢。

趙奕開始著手設計接收端設備,直白來說就是空間鏈接設備結合封閉空間的太陽能電池板。

他的研究主要放在,可以供給汽車使用的接受端裝置。

民用汽車不需要太高功率驅動,有個三十千瓦就足夠用了。

汽車的接收端裝置,內部的空間鏈接設備很簡單,核心只是微型光束的排列而已,整個空間鏈接設備,差不多一個筆記本電腦大小就夠了。

接受裝置的核心在於內部封閉空間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的設計,直接關系到能量轉化功率。

接受到的光能再強,也需要依靠電池板轉化為電能,而轉化效率直接關系到能量消耗。

因為是供給汽車使用,如果能提升百分之十的轉化效能,就代表能夠降低百分之十的能量需求,就能多生產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的汽車,生產的汽車數量直接關系到利潤。

能量接受裝置最主要占據空間的就是密閉空間的太陽能電池板,而汽車的構造決定,能源動力裝置最好放在汽車底盤或上方,占據面積越小越好。

普通的太陽能電池板,是單面的設計,只需要應對單側太陽照耀,能量接受裝置的電池板不同,根本不需要在內部放置電池板,而是直接把電池板材料模塊,鑲嵌在封閉空間的內壁。

空間能量傳輸的光能,不管是朝著哪個方向傳輸,一定會碰撞到內壁上,再進行反射依舊會在內壁上。

這樣簡單直接的設計,就可以讓轉化率大大提升。

常規的太陽能電池板,主要材料是單晶矽或多晶矽,民用領域的單晶矽售價比多晶矽稍貴一些。

多晶矽制造出來的電池板,電能轉化率相對要低上一些,但因為是密閉空間,反射的光依舊會重新照耀在電池板上,就會大大增加電能轉化率。

當然了。

最好還是使用單晶矽材料。

趙奕估計普通民用單晶矽材料的太陽能電池板,嵌入內壁封閉空間的設計,轉化率會超過百分之五十。

這個數據還是有些低,主要考慮的是兩點——

一個是溫度,另一個是裝置大小限制。

封閉空間的太陽能轉化,沒有轉化的部分就會變成熱量,大量的熱量聚集,一定會讓接受裝置成為火爐,常規的降溫手段不一定有效。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直接手段就是增加電能轉化功率。

“如果使用的是國際最高技術的太陽能電池,轉化率還可以往上提升十個百分點。”

“裝置大小——”

“設計上還是有很多不足!”

趙奕看著稿紙上的圖形,皺著眉頭思考起來。

封閉空間內壁嵌入電池板,設計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電池板轉化功率是個大問題。

正常而言,需要最大化矽材料和光線的接觸面積,就必須讓裝置內部空間到處充斥矽材料片,甚至把整個空間擠滿,並且不占用太多的體積。

這個就需要制造很薄的單晶矽片,並且以最科學的規律進行排列,才能夠達到目的。

設計,是沒有問題的;工藝上還是要咨詢高端制造企業。

另外,這樣設計有一個好處就是,因為獨特的設計和需求,錯開了絕大部分太陽能電池板相關的專利問題,就可以節省大筆的專利開支。

“如果以目前的設計,接收端要滿足輸出30千瓦需求,依舊需要零點八立方米的空間。”

“還是有些大了啊!”

趙奕認為理想的是低於零點五立方米。

想要滿足這個需求,就必須大大提升電能轉化率,使用壓縮三倍以上的單晶矽材料。

“壓縮單晶矽材料,成本肯定會大大提升,還是要聯系一下高等壓縮材料制造公司。”

雖然Z波壓縮就是趙奕研究出來的技術,但是奕星科技是要實現盈利,是正常的商業行為,而不是為高端技術做研發投入,想要得到相關的材料,肯定要走正常路線。

趙奕馬上又聯系了高等壓縮材料公司。

很快。

高等壓縮材料公司就派來了負責人來商談。

趙奕詢問了制造大批量壓縮多晶矽的費用,負責人也說的很直接,“如果是單獨制造壓縮單晶矽材料,價格會以質量來計算。”

負責人說了單價。

趙奕粗略的估算了下,壓縮五倍的單晶矽材料,制造費用比普通單晶矽高出十倍以上。

這個價格還是非常高昂的,只是采購每一個接受裝置所需的壓縮單晶矽材料,就需要兩萬人民幣以上,再考慮到空間鏈接設備、制造相關成本,接受裝置的成本不低於五萬人民幣。

“五萬塊,也可以接受吧!”

趙奕做好了設計以後,連續做了一圈的咨詢,仔細思考了了一下,也就把設計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