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先一步制造小型飛船(第2/3頁)

這兩個成果肯定是不能拿出來的。

但是,趙奕可以參考相關會議的決定要求,拿出其中一部分小成果,並仔細分析能夠推導出的內容,把握好其中的‘度’以後,以此作為可以公開的內容。

這個工作還是很讓人頭疼的,但是想到保密的重要性,還是必須要去完成的。

趙奕和理論組的人,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星期,終於拿出一組列式。

這一組列式就是先期可以公布的內容。

趙奕以結果繼續向前推導,就發現依照這一組列式,可以進行後續的推導,因此,能夠增加反重力的效果,並且讓反能量憑著維持更長的時間。

反能量屏障維持的時間,有一個49600秒的極限值。

以拿出的一組列式為基礎,推導出的技術水平再高,所制造出來的反能量屏障,也只能無限趨近於極限值,就像是絕對零度的極限值,再怎麽降低溫度也只能接近。

這就足夠了。

趙奕對推導的繁雜程度有一定的認識,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十個頂級的數學物理學家一起進行研究,也需要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夠推導出維持十個小時以上的反能量屏障技術,還是在研究一切順風順水的情況下。

在正常的情況下,時間最少要乘以五倍以上。

趙奕完成了先期工作以後,就把報告提交了上去。

然後,他發現無事可做了。

現在國內科研方面的核心,就是有關宇宙飛船項目的談判。

宇宙飛船項目絕對是個大工程,就算一切都談妥,再到研發、制造,最少也需要兩年時間。

現在估計前期談判,就要交鋒幾個回合,再到真正聯合制造,分配工作,並攻克一些小的技術難關。

等等。

整個過程下來,沒有三年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

“三年啊,時間太長了!”趙奕想想三年的時間,就覺得無比的漫長。

這是他的時間觀。

如果放在外面來說,哪怕是三十年都是很正常的,甚至說三十年能制造出來,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別說是龐大的宇宙飛船項目,哪怕是一些相對小的項目,比如研發一個軍事武器之類,有些國家和機構也需要十幾年、幾十年時間,還不一定能夠完全結束。

但不管怎麽說,趙奕確實覺得很空閑。

趙奕對於探索宇宙空間非常感興趣,他對此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所以,當回到了鄭陽以後,他就開始長期呆在奕星科技的研發部,和其他人一起做技術類的公關。

當有趙奕坐鎮進行技術方面的研發,奕星科技的研發部門,研發效率變得非常高。

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裏,他們就取得了七項技術的重大突破,還制定了新的技術攻關目標。

同時,奕星科技連續申請了十六項專利,還都是航空方面非常重量級的專利,其中材料研究就有六項,計算機相關專利有兩項,動力技術有一項,其他則是機械電子方面的專利。

這天。

趙奕正待在辦公室裏,技術部的周志坤走進來,提交了一份文件報告,隨後說道,“趙院士,咱們最近取得了很多的進展,按照最初的規劃來說,已經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下一步?”

趙奕道,“周經理,你的意思是,可以開始設計飛船了?”

“對啊。我記得最初的會議,就是這樣決定的。”

趙奕思考著點頭,隨後道,“但是我們的研發依托於宇宙飛船項目——”

“不對!”

趙奕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奕星科技最初建立的時候,考慮的是彌補小型飛船相關研發的缺失,是希望制造搭載到大型宇宙飛船上的功能性小型飛船,主要是因為小型的飛船,無法裝載核聚變裝置,動力就成為了大問題。

但是宇宙飛船項目拖延的時間會很久。

在此之前呢?

難道要做持續幾年的技術積累,再去研究設計小型飛船?

如果是功能性的小型飛船,其實也可以制造能夠往返地球,並執行單項任務的飛船。

“有道理啊!”

“如果是制造單獨完成任務的小型太空飛船,就不需要持久的動力,比如升空上來說,可以用反重力推進器輔助搭載,就可以大大減少能源消耗。”

“小型飛船能夠依靠本身的能源抵達月球,那麽抵達火星就不是問題,可以設計的更節能一些,讓飛船能夠往返火星。”

趙奕思考起來。

如果是等宇宙飛船項目,就實在太耗時了。

在此之前,可以設計功能性用來專門執行任務的飛船。

“我考慮一下。”趙奕和周志坤說道,隨後撥通了劉建昆的電話,問起了航空集團、航天局,對奕星科技技術開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