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超對稱性分析論文發布

“《數學物理期刊》?”

愛德華·威騰仔細想了好半天,帶著疑惑問道,“是牛津大學辦的《數學與物理前沿……”

“不是。”

趙奕搖頭道,“是我們國內的雜志,主辦單位是國內的科學院,好像是吧?具體我也沒仔細研究過。”

愛德華·威騰了解的點了點頭,也不繼續做評價了。

其實他還想吐槽幾句,說怎麽投稿到了一個不知名雜志,但聽到說是‘中國國內的雜志’,就知道趙奕是想投稿給自己國家的雜志,支持一下自己國家的數學學術發展。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每一個科學家都會支持自己的國家,會希望自己國家的科技發展的更好。

如果不是M國的科技水平以及影響力,已經是世界一等一的,愛德華·威騰覺得自己也會有類似的想法。

現在趙奕已經有這個能力了。

雖然只是投稿發表一份研究成果,但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就能帶動發表成果的雜志影響力增大。

雜志的世界影響力,有一個重要判斷指標是‘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的計算方式是,一段時間內發表出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除以固定時間段的論文發表總數,按照這個計算方式,發表權重更高、更被關注的論文,無疑會提升雜志的影響因子。

那些世界最頂尖的雜志,發表的都是影響非常大的論文,影響因子自然會變得非常大。

普通的學術雜志很難有重量級論文的投稿,影響因子就很難提升上去。

同樣的,當一篇論文投稿到影響因子低的雜志,因為受到的關注量有限,就很難被重視起來。

多數學者投稿都會根據自己的成果,來選擇影響因子更高的雜志,就導致影響因子低的雜志,只能收到一些‘差档次’的論文,影響因子就很難提升上去。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趙奕把重大成果的論文,發表到影響因子低的雜志,完全是等於對雜志的支持,也就是對自己國內學術發展的支持了。

愛德華·威騰和趙奕了解了下發表雜志的全稱,並且搜索到了雜志的相關介紹後,才掛斷了視頻。

這時候,愛德華·威騰回想著和趙奕的聊天,忽然產生一種‘被凡爾賽’的感覺,他不知道‘凡爾賽’這個詞,但越是想就越覺得郁悶。

剛才他顯擺式的說起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還以為趙奕真的沒什麽成果,結果對方很不在意的說起,完成了超對稱性的研究。

確實。

趙奕沒有完成超對稱性的直接論證,而是以自己的粒子邊界理論完成的論證,可是‘超對稱性’本來也無法論證啊!

超對稱,暫時只是理論上的。

現有的量子物理體系中,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有一種被稱為超對稱性的粒子與之匹配,超對稱夥伴的自旋與原粒子相差二分之一(也就是說,玻色子的超對稱夥伴是費米子,費米子的超對稱夥伴是玻色子),兩者質量相同,各種耦合常數間也有著十分明確的關聯。

超對稱自提出已經快三十年了,實驗上卻始終未能觀測到任何一種已知粒子的超對稱夥伴,甚至於連確鑿的間接證據也沒能找到。盡管如此,超對稱在理論上非凡的魅力仍然使得它在理論物理中的地位節節攀升,幾乎在物理學的所有前沿領域中都可以看到超對稱概念的蹤影。

一個具體的理論觀念,在完全沒有實驗支持的情況下生存了將近三十年,而且生長得枝繁葉茂、花團錦簇,這在理論物理中是不多見的,一旦被實驗證實所將引起的轟動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溫伯格(電弱統一理論的提出者之一)所說,那將是“純理論洞察力的震撼性成就”。

當然反過來,超對稱性若不幸被否證,其骨牌效應也將是災難性的,整個理論物理界都將哀鴻遍野。

現在超對稱性都可以說,成為了很多物理理論存在的基礎,但‘超對稱性’一直都沒有被實驗驗證,好多數學家、物理學家,也都希望出現一種理論,能支持對‘超對稱性’的‘所謂對稱’進行全新的論證,並解釋‘為什麽實驗中無法發現的理由’。

趙奕,說他完成了。

愛德華·威騰想想趙奕的神色,似乎是在遺憾‘沒有直接證實’,都有一股想吐血的沖動,強行排除掉腦中的負面情緒後,他頓時變得精神奕奕,馬上打電話給大學相關人員說道,“注意一下中國發行的《數學物理期刊》,下一期發表以後,我要第一時間拿到,中英文雙版都要!”

“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愛德華·威騰連續強調了三遍,也讓相關人員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