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3章 時也命也

失去全產業鏈利潤攝取的好萊塢電影,面對電視行業崛起,而導致的觀眾大量流失。

還有經濟上行,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反而不願意進電影院的50年代。

僅僅是支撐了五六年,整個好萊塢7成的公司都陷入了虧損狀態。

然後到了60年代,先是黑叔叔們全米國提要求、要權力。

接著又是越男戰爭,大量年輕人被派遣去上萬公裏外的叢林,再有嬉皮士運動的興起。

無數青年不是沒在米國,就是全國四處流浪,根本就沒多少人進電影院看電影。

再加上電視機越來越便宜,節目也從50年代的4個台,變成60年代的11個台。

瞬間就讓電影行業連還手能力都沒有的,就被打趴下了。

當然,也不是全都和米高酶一樣混的那麽慘。

真正讓這家公司走向沒落的,反而不是經營,不是出不了好電影。

而是在掌舵者去世後,開始的電影制作理念的紛爭,一會拍大片、一會又轉向只拍小成本電影。

經營理念上發生嚴重分歧,米高酶能支撐二十年才到了破產的邊緣,只能說這家公司的底蘊確實深厚。

當然,會鬧到現在這樣子,也和他們的過往太輝煌有關。

又或者說,一家公司總是沉浸在過去,就很難接受自己已經沒落的事實。

這情況放在當年和米高酶一比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派垃蒙身上一樣有效。

只是派垃蒙看清形勢的速度比米高酶快幾年,或者說他比米高酶底蘊差那麽一點。

過早就撐不住了,以至於在60年代中旬,就開始和資本妥協,然後被楓葉國的,為了進入米國市場的石油集團收購了。

過去的老大和老二都被人收購,但兩者的最大不同的是,一個所托非人,一個把自己賣掉時找了個實力很強的東家。

不過別看派垃蒙好像沒多少負面新聞爆出來。

但人家是真遇上好老板,可惜磕磕碰碰的虧了二十年,雖然也制作出不少好電影,但一部大賣也抵不上三部電影的虧損。

以至於最後虧的石油公司都撐不住了,直接賣還給米國人。

而買下米高酶的人,跟比楓葉國的石油集團目的一樣,都是電影公司的名氣。

但兩家在對待各自電影公司的態度一對比,那賣石油的簡直就是天使。

科裏安一拆分米高酶的電影業務和酒店業務,直接導致了米高酶影業,在未來幾十年裏都成了不斷換主人,不斷被人反復榨取利潤的撈錢工具。

至於好萊塢其他公司。

未來一個人的票房,就能單挑全好萊塢其他公司的迪仕泥,此時還在為電視台制作各種動畫片,還有深挖自家遊樂園的盈利潛力。

舒舒服服的過著大錢沒有,小錢不斷的小日子。

環球見狀,也跟著去和電視台合作,也去建環球遊樂園,最後還把手伸向唱片行業。

至於哥倫比亞和狐狸,因為走中小成本路線,賺的不多、賠的也少。

可一旦出現個小刀鋸大樹的票房炸彈,就夠足他們多支撐幾年了。

此時過的最好的,反而是華納。

50年代初就幹幹脆脆的投入電視行業的懷抱,把電影公司當成內容制作方。

不僅安穩度過5、60年代米國電影行業的嚴冬,甚至還有資格悄無聲息的和波士頓財團聯姻。

可惜能像華納一樣的,也就這一家。

當年瘋狂攝取利益、紙醉金迷的名利場,只二十年就落地一地雞毛。

這讓本想給雄獅栓一條鏈子,卻沒想到用力過猛,反而就快把自己的獅子狗勒死的米國人不得不默認,當年的反壟斷法案名存實亡的事實。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讓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用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的名義,先後再次建立發行公司。

但這麽多年過去,想拿回利潤穩定的院線,不說米國人自己不敢放的那麽開。

市場也早就被院線公司給霸占了。

只要你敢進來,保證院線會聯合起來對付那家電影公司。

而且市場失去後,從業人員的急速減少,必然會導致好電影的減少。

加上資本趨利是天性,你不賺錢了,立馬沒人搭理你。

要不是遇到石油危機,米國70年代經濟快速下行。

失業、破產、收入大量減少,使得天然就和經濟呈現反向獲利的米國電影,再次獲得利潤大增的黃金十年。

至於原因非常簡單,米國人手裏沒錢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盡量減少花錢多的娛樂方式。

然後除了健身和戶外運動外,2到4美金的電影,反而成了最便宜的娛樂。

然後資金自然而然的又開始青睞其好萊塢。

有市場、有資金,人才自己就會往這個行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