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冷宮15(第2/3頁)

商欽手裏有兵啊!

不僅有兵,還打下了一個城!!

如果說京城那邊的鬧騰還是在規則範圍內、皇權籠罩之下,是屬於皇帝控制之下皇子們的爭權奪利,那麽帶著兵的商欽這就完全變成了有掀翻規則能力的人了,他就身份屬性而言,已經不單單算是“皇子”,而是直接威脅到黎帝的“對手”了。

結果黎帝非但沒有趁著對手弱小趕緊剪除羽翼,反而因為皇子們爭權奪利的那點兒事,給足了對手發育時間。

就方暇前些年在朝廷裏吃瓜看戲兼收集情報,旁觀黎帝和群臣們鬥智鬥勇,沒覺得這個皇帝這麽傻呀?雖然政事上確實昏庸了點,但是在涉及自己利益方面,這個皇帝簡直精明極了。

商欽倒是很平靜,像是對這個情況早有預料,他解釋:“黎朝已經數代都未起兵戈了。”

早幾代被迫南渡的恐懼深深刻在腦海裏,縱然有大江的天險阻隔,他們對於北戎鐵蹄的懼怕也未減分毫,北方稍有動刀兵之跡、就忙不叠地遣使前去議和。但與之相對的,是朝中極低的武將地位。

畢竟既然不動兵、也不需要打仗,那不管是武將還是兵卒,都只是虛設而已。如此,便是同級官員,武官也天然的比文臣矮上一頭。

大黎的朝廷對北戎的騎兵有多恐懼,對本朝的將士就有多輕視。

方暇就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倒是能明白商欽說的這些話,只是——

“咱們可是把安京打下來了啊。”

雖然為了削弱黎帝的警惕心,那份捷報上種種意外堆疊,簡直就跟白撿了戰果一樣,但是這到底是拿下了一座城,還是舊日都城,都這樣了,黎帝還不放在心上?

商欽笑了下,“福壽他們這回做得不錯。”

方暇:“……”

原來是被忽悠瘸了。

商欽察覺到方暇這反常的沉默,不由偏頭問了一句:“怎麽了?”

方暇:“沒什麽。”

就是有那麽一瞬間,他覺得自家崽笑得像個大反派。

怎麽可能?!崽他明明又乖巧又聽話,有什麽問題都是黎帝、黎朝皇宮的鍋!!

雖然幾乎被商欽給出的理由說服了,但是這件事畢竟關系重大,趁著南方朝廷過來的使者還在這邊休整的這幾日,方暇還是不太放心地直往四方館跑。

商欽倒是趁著這個機會將手中的鄴史翻了個七七八八,其中尤以開國那一段研讀最細,每看完一次臉色就黑上一分。周圍伺候的人不知發生了何事,卻也都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只盼著那位不知道去哪兒的暇公子今日能早些回來。

方暇倒是不知道,自己一個透明人當得還能讓這麽多人都惦念著,他這會兒正跟著黎朝的使者到處逛呢。

按照黎朝那腐敗官場的現狀,到外地出差的中央官吃拿卡要簡直都是慣例了,每出一次差就是一趟公費旅遊,還有當地官員的各種孝敬,要不是這會兒的趕路實在辛苦,這簡直是個不得了的美差。

商欽前幾年都在各地當地方官,對於接見欽使這套流程倒是很熟悉,他卻不慣著這些人的毛病,安排驛館、提供飯食,再多的就沒了。

若是尋常官員這麽幹,免不了被到禦前狠參一筆,輕則官職不保,重則人頭落地。但商欽雖不受寵又沒有母家支持,可皇子這層身份已經是他最大的後台了。那些想要參的人多少也會掂量一下,大部分也就這麽咬咬牙忍了,偶爾遇到一兩個特別執著的,也往往在動手之前就自己先一步出事。

類似的情況一次兩次還能說巧合,出現的次數多了,朝臣也都明白,這位九殿下不是那麽好惹的,後就漸漸消停下去——可謂是把“欺軟怕硬”那一套發揮到了極致。

這次的欽使也早就聽說過九殿下的名頭,對於現在這把他們撂到一邊的冷待也早有預料,但是卻仍舊沒有立刻啟程回去。

這原因說說也並不復雜:一則是大黎的朝堂上這會兒確實亂成了一鍋粥,他們此次北上也有為了避禍的念頭,自然是待得愈久、回去得愈遲越好;二則這會兒的長途旅行確實是個很折磨人的事兒,這些個身嬌體貴的文官一路舟車勞頓,的確需要一段時日好好歇歇休整;當然還有第三點,雖說商欽全無招待的意思,但是安京這地方在黎朝人心中到底是不一樣的,難得來一次、還不必像是早些年一樣提心吊膽地憂懼著北戎人,他們索性自掏腰包逛起了這個昔年風流繁華的都城。

無論多麽困苦多麽辛酸的時代,最上層的那一群人總有辦法把日子過得聲色犬馬,這些人連日來出入梨園茶坊、青樓楚館,居然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意味。

這可苦了本來打算跟著探聽消息的方暇,雖然別人看不見,他也是有道德底線的好吧?!他對於這些官員的私生活,真是一毛錢都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