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5頁)

沙弗萊輕輕舒了口氣,那種不知該如何面對陳念的心情慢慢消退。

從位於辰砂頂層中心的皇家區域一路到邊緣,陳念把街景看了個夠,遠方的遮擋逐漸減少,最後透過行道樹,能直接看到廣闊的天空。

車輛停穩,陳念立刻迫不及待地下來,獵獵的風吹在臉龐,將坐車時的懶意一掃而空。

他深吸口清涼的空氣,帶著明顯的濕潤氣息,不知名海鳥的鳴叫隨風而來。

陳念快步向前,他走到路邊,眼前不再有任何東西阻擋,海就在那裏。

這是陳念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大海。

今天確實有個好天氣,正風平浪靜,海面無限地向著遠方延伸,像一張鋪展開來的半透明彩色糖紙。

水面波光粼粼,泛著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金粉色,和海水的藍一層疊著一層,展現著最精妙的過度和融合。

就連最高科技的相機也會遺憾失真,無法拍出這完美的景象。

也許只能靠畫家手中的筆和融進去的情意,才能勉強復現幾分色彩。

三千五百米的腳下,海浪不斷拍打在辰砂的外壁上,白色的浪花卷著,泡沫般轉瞬即逝。

陳念緊緊抓著欄杆,這高度讓他有點呼吸困難,但比起恐懼,更多的還是滿足與震撼。

沙弗萊來到他身邊,兩人並肩而立,望著水天交接的那一線。

就是這樣的海,淹沒了人類曾經的家園。

災難是一千三百年前發生的。

海平面上升早就不是什麽新鮮新聞。

科學家們的預警發出後,沒有人放在心上,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直到——2056年,太平洋上的島國圖瓦盧在短短一周內消失在衛星地圖中。

這是第一個在全球性海浸災難中消失的國家。

海平面繼續上升,第四個月,魔都上海成為水下的亞特蘭蒂斯,佛羅裏達和墨西哥灣海岸消失。

海嘯發生,本州島東部發生不明原因特大爆炸,日本島沉沒。

海平面正以每年4.7米的速度迅速上升,具科學家推演,最終的上升高度將遠超於全球冰川融化後的66米。

沒人知道那麽多水是從哪裏來的。

全人類聯合起來,共同尋找生存之道,以高度為標準,進行避難所的選址和建造。

時間一年又一年的過去。

海平面上升150米,亞馬遜平原不復存在,地球之肺永寂海底。

2091年,俄羅斯全境緊急轉移至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和中國西北部。

東南亞和歐洲遭受滅頂之災。

2106年,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聚居地被淹沒。

大部分國家的社會結構完全崩塌。

2111年,北美洲只剩下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南美化作兩大島群。

2133年,大洋洲消失。

蒙古海軍不再是一個笑話。

昔日繁華的城市一個個成為海洋生物的巢穴。

衛星地圖顯示,地球真正成為了一顆湛藍的星球。

全球性海浸災難發生的第九十七年,人類在帕米爾高原,阿拉伯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落基山脈,玻利維亞高原,格陵蘭冰雪高原建立的六大避難所,試運行成功。

世界上所有糧食產區覆滅,幸存人類大規模搬遷進入“信標”。

全球性海浸災難發生的第一百二十二年,海面的上升停滯在了2473米這個數字上。

國家,已經成為了歷史。

人類在信標上建立新的秩序,而海洋生物和人類城市中遺留的機械結合,成為了難以形容的恐怖存在。

信標之上的社會制度也幾經變化,形成了現在的“選帝侯制度”。

這是吞沒了人類古老家園的海,如今落在眼中,卻顯得那麽溫柔。

陳念踮起腳尖,想要望得更遠一些,似乎只要再高一點,就能越過海洋,看到被譽為最後聖地的青藏高原。

數不清的探測平台圍繞在辰砂四周,從最高的頂部看,連綴成一條條環帶。

陳念指著下方,問沙弗萊:“我們能去那邊玩嗎?”

沙弗萊搖搖頭:“那邊的探測平台不太適合人類前往,經常會有小型海嘯發生,會很危險。”

陳念噢了一聲,不再提更多問題,反正等到換回來了,在地下城他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沒人管得著他。

吹著徐徐海風,陳念安靜地看了半個多小時的海。

沙弗萊一直在低頭看終端,陳念眼角余光瞥見他心不在焉的樣子,不屑地悄悄“切”了聲。

還在和小妖精聊天呢?這下甚至都不避著他了。

幾分鐘後,沙弗萊收起終端,卻道:“我已經聯系好附近的植物園了,今天隨時可以過去。”

他剛剛在聯系植物園?

陳念頗有些意外,自己竟然錯怪沙弗萊了。

心底似乎有那麽一絲絲愧疚冒出來,好像又沒有。